第317章 北伐在即(1/4)

在李素家大吃大喝了一顿,刘备等差不多也把北伐要面对的敌军兵力算清楚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截止到明年年初,目前关中伪朝的账面兵力还有大约二十三万,鲁肃的报来源也比较靠谱,大数应该不会错。

这其中,从军五年以上的锐老兵、跟董卓平过羌的,已经从董卓刚死时的四万多,跌到了只剩两万多——

李傕郭汜在长安与吕布的火拼中,就损失了几千。最大的一块损失,还是当初董越几乎大半个中郎将部在阳平关被包饺子。因为当时每个中郎将部基本上都有近万的平羌老兵,董越损失了三四万,其中七八千都是平羌老兵,只有一小部分跟着张济贾诩跑了,后来被收编了。

再加上张济后来又跟韩遂打、郭汜跟韩遂马腾打,还有马超的华亭突围战,拢共损失加起来,关中军只剩两万多平羌老兵也很正常,重甲骑兵飞熊军也算在内,大约还有六千

剩下的二十一万里,从军资历满三年、有跟关东讨董联军手经历的,大约是九到十万——

192年初的时候,这部分还有十五万,打完吕布时算还剩十四万,阳平关之战后十一万,最近又连续作战折损,剩十万,也算合理。

最后的十一万,四万是韩遂马腾那儿刚抓的散兵游勇俘虏,质量比流寇高不到哪里去,七万是从军一年的新拉壮丁。

这些壮丁的战斗经历,也就仅限于跟韩遂马腾和法正的战,此外再无任何实战见血练胆的机会。

而以西凉军如今的内斗和松弛,常训练也不会怎么上心,基本上就是放羊状态,让士兵们自力更生,不肯刻苦训练的就在战场上自然选择死掉,活下来的肯定是愿意学习保命技巧的。

账目这么条分缕析地算明白,刘备心中总算对于“李傕郭汜的军队怎么越打越多越败越多”的问题有了点底,不至于怀疑生觉得自己这几年励图治种田整顿白了。

虽然刘备的北伐兵力规模,完全跟当初与李素商量的时候差不多,受军粮供给制约,只能动用十万步军、两万骑兵,十二万

但只要够团结够锐,十二万在进攻战中压着二十三万打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呼厨泉的那几千在武都郡沓中养马屯田的南匈骑兵,和马超新投奔来的那几千骑兵,还没算在原计划内。把呼厨泉和马超加上,再有一万多一点骑兵还是很轻松的,这样总骑兵规模能达到三万两千左右。

北伐军的十万步兵训练计划,完成得也不错,总量并没有调整,但构成上与最初的规划稍微调节了一下——川之初,李素跟刘备考虑到蜀地汉百姓民风并不彪悍,所以决定汉蛮士兵五五开。

蛮兵悍勇,战斗力比南方农耕汉百姓更凶顽,这是生活环境导致的。李素当然也知道要控制蛮兵的用量,以免将来国家都靠蛮族打仗,最后变成唐朝安史之前或者是罗马帝国后期雇佣兵盛行的状态。

所以当初这个五五开的规划,也是考虑到蜀地民风的特事特办,只要熬过了这道坎,北伐成功了,凉州乃至将来并州、燕赵之地的民风彪悍了,增加汉募兵也是很轻松的。

而且蛮兵也有一个汉化过程,只要确保酋长们的子弟想继承位置都得读汉书识汉字、逐步文化归化,也没什么大问题。汉末的很多所谓蛮族,按21世纪的眼光看也都融汉族了。

但最终实际执行时,李素发现租庸调法改革成功后,那二十万原本属于“失地农民”的工匠家子弟,在改革中买到了商的抵押田地,对汉中王忠诚度极高。虽然技战术水平不咋滴,但士气涨,可以一用,所以扩招了一万。把汉族步兵规模扩大到六万,蛮族步兵减少到四万。

这一万工子弟,有七八千都是原本失地的织户家庭出身,体质差一些。只有两三千是矿工、猎户(汉末猎户往往兼职皮匠,会剥皮鞣皮)、烧窑匠户子弟,身体比较健壮。

四万蛮族步兵的构成,则是一万郡板楯蛮、一万的昆明黑夷、一万哀牢白夷,以及汶山青羌兵五千、越嶲叟兵五千。

被裁减掉的一万蛮兵编制,主要是略微挤压了叟兵和青羌兵的征发规模,另外排除了牂牁郡和武陵郡的五溪蛮参加北伐的规划。

一方面是因为五溪蛮在刘备平定牂牁、武陵的过程中表现比较恭顺,沙摩柯一家(现在的蛮王族长还是沙摩柯的爹)也让啥,积极立功,所以没必要抽调马削弱。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荆南的平定比两年前预期的要快,刘备需要额外的适合山地丛林作战的热带兵源来守卫桂阳、零陵、苍梧等热带郡,所以把沙摩柯家族的都抽去南方镇守,也算尽其用。

最后,蛮兵的应用不但有数量上和种族构成上的制约,也存在地理环境和天时的制约,这些问题李素和荀攸等谋士也都在战前全面梳理规划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