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四(2/3)

,置换封地,制订了一系列的严苛法规。

可说不准,若是朝廷真的动了心思,会不会有藩王铤而走险………

朱厚照看见弘治皇帝的犹豫,适时的火上浇油到:“父皇,不是儿臣一时心血来潮,宗室,总有一日会成为我朝大患啊。

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太祖当年受了苦,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受苦。

皇族子孙享有特权,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

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袭罔替,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无需交税,甚至可以在地方收税、鱼课、盐店。极少部分宗室仗着特权对地方官员横加欺凌。

前些年,父皇赏赐给兴王就藩时盐引五千,天地,山川千亩。

这些,都还算少的。

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所以啊,各藩子嗣昌盛,骇人听闻啊。

庆成王光儿子就多达一百余人女儿更是不计其数。

最可怕的是,随着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宗室领取的俸饷总数目巨大,禄米拨给的总数远超出国家各地一年的岁供京师的粮食。国家也因之背上沉重的负担。

儿臣想,日后,恐是一省的财税养不活一省的藩王啊,到那时,大明万子万孙之日,岂不是亡国之时啊。”

弘治皇帝沉默了,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一方面,作为皇帝,天然的对藩王,尤其是近支藩王有着戒备之心。

可另一方面,他对亲情又极为念重,所以当几个弟弟就藩时,他出手也是极为大方,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对一些不法之事,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不是不知道,他对藩王有些放纵了。

………

“你,给朕仔细说说。”

萧敬看见太子出来时脸上挂着一丝诡异的笑,萧敬只觉得汗毛都要竖起,不知道谁又要倒霉了。

不久后,听说,太子去了鸿胪寺,拜访了兴王。

王叔好啊!”

朱厚照显得很亲热。

“小王见过殿下,殿下,殿下来此,小王不知,是为了何事?”

兴王心惊胆战,太子可不会无事来自己这的。

“厚照今日前来,就是来告诉王叔娄太妃一事,还请王叔先看看这个。”

怕吓到这个胆小王叔,朱厚照尽量用么么哒那样轻柔的语气,他发现并没有用。

兴王前一刻还身躯挺拔,下一刻,却伸手去扶一边,好似浑身力气被人干了一般。

看完以后,兴王脸瞬间白了,差一点吓尿了。

太子递过来的折子上,写着,母妃,母妃伙同宫内太监王岳,意图谋反,立他为帝。

“殿下,殿下,小王真的不知情啊,小王真的不知母妃要谋反啊,小王,小王绝无这种大逆不道的心思,小王,小王哪里比得上陛下和殿下啊,小王就想当个混吃等死的王爷啊,殿下,你信小王啊………”

兴王嚎啕大哭起来,他是真的怕啊。

谋反,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啊,哪怕他是皇帝的弟弟,脑袋,十有八九也是保不住啊。

“好了,王叔,王叔啊,你先缓缓,莫哭,莫哭,王叔想想,若是父皇不相信王叔,恐怕王叔刚刚入京就已经下狱了,厚照又怎么会今日来告诉王叔这些呢………”

兴王浑身颤抖指着严成锦,哭得伤心极了。兴王看着朱厚照,如同看着洪水猛兽似的……

“王叔应该清楚此事的份量,谋反,除国诛杀都是极有可能。

不过,无论是娄氏还是王岳,都说王叔不知情”,朱厚照笑眯眯望着兴王:“王叔清楚,这其中可是大有不同的。

再说了,此事,传出的只是王岳谋反,至于娄氏,知道实情的,也不过是刘公几人,这其中,还是有回旋的余地的,至于怎么做,王叔,要心里有数啊。”

“小王,小王还请殿下明示”,兴王哭哭啼啼开口

“好,那厚照就给王叔指一条明路。”

兴王听的几乎要吐血,怪不得太子来找自己,还说给自己指一条道,合着敢情你们坑本王,本王还要谢谢你?

他知道,这是太子,不,是陛下,要拿他当枪使啊。

兴王小心翼翼说到道:“殿下,这是陛下的意思,可是,此事,事关重大,小王怕是……”

朱厚照皱眉,看了兴王一眼,兴王立马闭嘴,似乎也觉得,自己刚刚说话,是不是不妥,想要修改一下措辞。

然后,便听朱厚照冷冷说道:“王叔,本宫知道,此事,王叔要做恶人了,可王叔想想,朝廷对藩王,难道还不够优待吗?

朝廷当家有当家的难题,王叔,也要体谅体谅朝廷,再说了,父皇答应了,王岳谋反,不追究兴藩,王叔难道觉得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