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老孙催债!(1/2)
“医者重行!行医之必须要有丰厚的治病救
经验,山长用大唐联合医馆来配合医学院的教学,妙哉!妙哉!”
王博士抚掌叹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其实除了《千金要方》之外,我觉得孙道长和二位先生可以考虑编撰一本介绍药药
的医学工具书,供学生们
后行医时参考~!”
将《千金要方》给孙思邈,李泽轩脑海中突然生起了另外一个想法,于是他看向孙思邈几
,说道。
“药药
~?”
孙思邈皱了皱眉,道:“小轩,多数药的药
,在《神农本
经》中皆有记载,缘何要多此一举,再行著书~?”
《神农本经》又称《本
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
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
,由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而成!
李泽轩摇了摇,他当然知道《神农本
经》的存在,但他的意思并不是再写一本《神农本
经》,而是写一本类似于《本
纲目》的医书,他沉吟片刻,说道:
“孙道长,《神农本经》固然记录了大量药材的药
,但其分类方法略显粗糙,且其中不少
药的记载年久失考,难免会有些错误!对于从医之
来说,一处小小的错误,就很可能害了患者的
命!
所以我想请三位后能抽出时间,一方面是校对、修订《神农本
经》,更正其中存在的错误;另一方面则是将《神农本
经》中记载的
药按照纲目细分门类,形成一部完整、详尽的
药工具书!
就跟《大唐字典》对于文的作用一样,三位
后修订的
药医书,就是
后大唐医者的
药药典,医者可以通过这部书迅速查到某味药材的药
以及作用~!
比如说,三位可以根据药物属,将药物分成不同的部,每一部再细分为若
类…………”
李泽轩前世没怎么看过《本纲目》,脑海中自然不会存在完整的记忆,不过即便他完完整整地看过,他也不会照抄一本《本
纲目》给孙思邈他们!
《本纲目》在李泽轩的前世,地位非常高,不仅在小学课本上有相应的课文,而且还被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但其实《本
纲目》在中医学的学术贡献很低,远远没有小学课本和达尔文捧得那么高。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大量的道家阳理念,而李时珍的《本
纲目》更加倾向于植物学,达尔文肯定不懂道家
阳学说,但他觉得《本
纲目》中的某些观点更能支撑自己的进化论,于是便在西方进行大肆宣传和赞赏!
而“我朝”那个时代的风气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老外都说好,那自然就是极好的了,于是《本纲目》的地位被无限抬高!
可以说《本纲目》的成名是一次外国
为了支持其学术理论而刻意炒作的结果,而当时教科书的编着为了迎合这场炒作,又进行了一次名不属实的包装,将李时珍包装成了一个伟大的中药学家!
但事实上,李时珍在本方面的贡献,远远不及他在诊脉方面的贡献,他当初开始成名靠的是《濒湖脉诀》、《奇经八脉考》两本医术,而非《本
纲目》!
前世李泽轩有个首都大学医学部的朋友说过,《中药学》载录的中药,只有三味药出自《本纲目》,其余多数出自《神农本
经》以及《本
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著),也就是说中医在常用中药方面,基本上还是在吃神农氏炎帝以及陶弘景两个
的老本!
而且虽然《本纲目》中记载的药物多达1892种,但当时李时珍不过是一个连刊印书籍都没有的乡下穷大夫,自然不可能有财力和能力去对这1892种药物一一验证,这就导致了有很多药物药
的记载并不真实,最终字《本
纲目》中出现了“用裹脚布治疗伤寒温热”、“用上吊绳治疗癫狂”这样荒诞不经的药方!
不过并不是说《本纲目》一无是处,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在
药的分类方法上开了先河,采用
为分类法,相比于之前药物学巨著里面辣
、原始的分类方法,《本
纲目》的
为分类法不知道先进、科学了多少倍,
李时珍在《本纲目》中把所有药物分为16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
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
部。每一部又分为若
类,共计62类。其中植物1195种,动物340种,矿石357种。
被他这么一分类,医者们若想查询某味中药的药理药,那简直就太方便了,跟在《大唐字典》上查生僻字一样方便!所以李泽轩想做的就是将《本
纲目》中的这种优秀的
药分类方法推荐给孙思邈等
,让他们用这种分类方法去整理之前的一些
药学巨著,来形成一本类似于《本
纲目》的医者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