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诸子,笔墨,山河,天下 ,合流(2/2)(2/3)
个波涛汹涌的时代的错觉感,不由得屏住呼吸,微微弯了下腰,步子放缓。
王宫正殿之前,玉色台阶之上,天乾武王姬轩扶剑而立。
九级台阶之下,诸子驻足。
能够让那个曾经自负年少的武王亲自出迎,足以看出来他对这些的重视,连余高都忍不住心中的讶异,在此驻足之后,他便不能够在往上走,而武王姬轩俯瞰着诸子,沉默许久,转身扶剑,徐步往前,缓声道:
“孤王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说,你们能够让我铸造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样的话,孤王现在,相信一半,剩下的一半,你们可能够说服我?”
他走殿内,转身看着这些气度已经是超过寻常修士的修者,道:
“先前你们曾经和余高说,要孤准备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
余高领着诸多内监,给这诸子百家准备了各自书案,笔墨纸砚齐备,又将一丈见方的白纸悬在他们的前面,一面面悬下,姬轩站在高处俯瞰,那白纸如同张张屏风,将诸子百家遮掩其后,颇有些轻灵的感觉。
姬轩伸出右手虚引,道:“诸位一路讲学而来,又取了笔墨。”
“可是要给孤讲一讲这许多的学说?”
相里氏沉静笑了下,他没有背着剑,多少有些不适应,稍微晃动了下肩膀,习惯于握剑的手握着笔,也竟像是仗剑一般笔直,道:“我等稷下一脉也不是只讲死道理,这一次我等奉命离开了稷下学宫,从不同的方向来这元朔,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融我各家学派所学。”
“第一,就有劳王上来我这里,知我墨所染。”
“为兼,为非攻,曰尚贤,曰尚同。”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者变,其色亦变,是为所染。”
“何为兼,
者,
必从而
之,利
者,
必从而利之;恶
者,
必从而恶之,害
者,
必从而害之,王上且听……”
开篇立意,其气魄直放眼天下,姬轩微有动容,颔首迈步而来,相里氏持笔如握剑,直接在白色的纸卷上抬笔落下,划出一道痕迹,嗓音平静,开讲述自己自岚洲而来,一路所见所闻,提出兼
无有别界之说。
又以所见象,提出尚同一说,其
浅出,自其自身,而后到家国天下,娓娓道来,所见无比契合天下局势,当
姜尚所说的只是浅尝即止,而今
才得以蔚然大观,姬轩听完墨家之时,已近黄昏,而紧接着便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养吾浩然之气,姬轩更觉失神,不由得继续听下去。
是夜余高捧来七十二盏高铜灯,将大殿照的一片明亮。
第一讲述墨家之义,见兼
非攻;第二
听儒家之仁,知民贵君轻;第三
说法家之道,
皆有私,以刑法之严,以制天下之私;第四
兵家上前,言以正合以奇胜,上兵伐谋,说虚实,道九变;见兵家大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见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不动如山,难测如***尽了天下战阵本质。第五
阳以制衡,第六
纵横以握天下,第七
农家以生机为本。
于是天乾武王十不曾上朝。
诸子百家言谈所学所知,便将其写在了白色的画卷上,每说一句话便写下来,又以一路上老师所安排的路线,所见所闻所感作为例子,给武王姬轩讲述边陲士卒之苦,讲述寻常百姓,讲述孤寡老幼,讲门派世家倾轧,讲炼气士之弊害,讲大商流通之善事,徐徐道来。
笔锋一转,以小见大,又言此天下诸多势力之弊之害。
姬轩当年仗剑执掌天下,以力横行,自以为霸,而今却见到了无比辽阔的天地和可能,久居高位,现在却出现心
澎湃之感,竟然有井底之蛙终于挣脱了井底的感觉,每一
所说的流派都给他开了眼界。
每一家皆指出了制天下之道,皆是通天的路数。
彼此有所融合,也有冲突,却难言孰对孰错。
眼花缭,若是得一家之言,那自然是心中惊讶欣喜,见到三家,已经要比一比哪一个更适合于天下;而现在三教九流十家皆在,姬轩突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只觉得天地开阔,而自己在这十
已经见到了天下锦绣山河,尽数都在胸中沟壑。
十讲完。
姬轩拄着剑,站在王座前,整个大殿当中充斥着墨香味道,处处墨痕,那一张张原本洁白如屏风的纸张已经彻底写满了文字,笔法各有不同,或者俊秀如同溪流,或者豪迈如同群山。相里氏将一张张屏风上的纸张取下,连在一起,于铜灯红烛映照之下,是一团墨,也是千万里天下山河壮阔。
诸子百家。
写尽天下,道尽心。
即便姬轩本意只是为了救回孩子,但是此刻见到天下在前,山河锦绣,心中竟也忍不住浮现出难言的豪气壮阔,视线徐徐扫过那挥毫写就的三十三丈长卷,他将剑放下,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