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学习的用处(1/2)

“把这个乘法诀表,送到国子监。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李世民低声说道。

张公瑾回道:“之前也给国子监送去过,孔颖达也收下了,但是国子监的学子……”

李世民颔首道:“国子监的学子怎么了?”

张公瑾看了一眼窗外说道:“孔颖达老夫子见过这个乘法诀表,也知道这个诀表的用处,但是学子不同,泾阳的学子都是一些普通村民的孩子,这些孩子淳朴,净得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也好学。”

“但是国子监的孩子不同。”张公瑾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接着说道:“国子监的孩子都是权贵子弟,如今数术通者甚少,更多的孩子喜欢看经义,史书,或者儒书。”

李世民皱眉说道:“不愿意学数术。”

张公瑾点道:“数术一门,艰涩难懂,学起来非常的困难,想要通更是难上加难,学着很吃力,而且学会了还不一定能够当官,权贵子弟在国子监读书只是为了做官而已,至于他们学了什么不重要,只是与朝为官继承父辈的衣钵有关。”

“这样的孩子,想要他们真正通数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听张公瑾这么一说,李世民也明白了原因,随即一想,其实数术的用处很多,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统筹计算,都需要数术水平。

张公瑾又说道:“数术一门对很多来说不需要太通,但泾阳的孩子不一样,泾阳的很多的孩子学数术并不是为了做官,大多数孩子之所以在这里读书也是为了学本事,好让她们将来可以有一门本事来谋生。”

李世民笑着说道:“这么好的本事就是为了谋生?”

张公瑾点,“陛下有所不知道,如今泾阳十五岁左右的孩子,也就是李正教出来的第一批孩子,李淳风道长所带的孩子有七个其数术造诣已经到了数术大家的水平,甚至和李淳风相差无二,这也导致了李淳风需要一边学一边再教那些孩子,不然以那些孩子的成长速度,怕是以后李淳风会没有东西教。”

“褚遂良那边的好一些,书法需要靠积累和积累,还有孙思邈的医术也有一群孩子跟着学,孙思邈的医术更难学但孩子们只要学习一些皮毛就可以用行医谋生,学子最多的是阎立本,阎立本的工匠学习是最立竿见影的,学会之后就可以自己出去找活,也算是一本谋生的本事,跟随学子最少的是臣。”

说到这里张公瑾长叹一气,“有时候想想臣有什么可以教给这些孩子的,臣大多数教的都是一些礼仪和为,可以让孩子们出去之后与道可以懂一些世故,以及一些基本的礼仪。”

李世民稍稍点

“泾阳书院的存在意义是为了给孩子们的以后谋出路,是为了让孩子们有立足之本,但是国子监的孩子们,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一切与做官无关的事他们都没有兴趣,若是国子监的孩子不能做官,他们出了国子监之后将会没有谋生的本事,而泾阳的孩子有谋生的本事,只要这些孩子学有所成,出去之后,只要有一个落脚之地,这些孩子就能自立根生,也不用靠着父辈种田谋生。”

李世民感慨着说道:“要说教书育,国子监一直以来秉承的做法是不是错了?”

张公瑾低声说道:“国子监没错,只不过泾阳书院,更适合穷苦的孩子,泾阳这样的书院更适合寒门学子,普通家的孩子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一门可以谋生的本事,并且可以读书认知,臣以为李正建立这座书院,就是为了给这些孩子们谋生。”

书院里传来嬉笑声,原来是一群孩子上完了课都跑出来了。

张公瑾又带着李世民逛了一圈村子。

来到村,这里是泾阳护卫队,还有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们正在军训。

“这是村子里每个孩子学之前都要进行的训练,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军训之后就可以进书院学习。”张公瑾解释道:“让孩子们在这里军训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心,这里的孩子学习站姿,坐姿,以及体能,纪律,养成更好的习惯。”

李世民瞧着一群孩子们在阳光下站得笔直说道:“确实,这样挺好的。”

在村子里逛了一圈,等到傍晚的时候,李世民来到李正家中。

小兕子见到李世民便跑来说道:“父皇,兕子已经会做几何题了。”

李世民瞧着小兕子,现在的小兕子看也有十岁了,“几何题是什么?”

“几何体就是几何运算,算的就是各种物体的面积,父皇你知道吗?原来各种长方体,三角形都有很有趣的规律。”

“是吗?”李世民尴尬一笑,“自己已经听不懂自己的儿在说什么了。”

一天到晚处理着国事,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小兕子和稚竟然成长得这么快。

李治捧着书说道:“父皇,老师在做饭了,很快就可以用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