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用意何在?(2/3)
大食私通。
回纥逐年南侵,室韦靺鞨诸部蠢蠢欲动,新罗不断蚕涌,南部六诏多次犯边不改,窥视安南诸州。”
张军伸手从一边拿过地图铺在骆元光韩游瑰面前,在上面点了几点:“经年岡,巨唐四周已经烽火连连众狼环伺。
今你与我等还在蝇营狗苟,岂不知边疆多少军士边民流离失所骨
分离,何
听得见彼等呼号之声?”
这是一副大唐周边态势图,红色为失土,黑色为边疆,绿色为国土,紫色为战区。
第一眼便只见到大唐疆域周边火红一片,紫色连连不绝。
“可知我巨唐有边民几何?今存几何?屯兵几何?现存几何?”张军拍了拍桌案:“可知经年以来大唐失土几何?弃国几何?”
两员将默不作声,趴在地图上细看。
大唐有地图,也有比较详尽的军事地图,但说实话,还真没有几个将领愿意琢磨地图,而且这个时候的地图本身也比较抽像。
等他们看了一会儿,张军接着说:“巨唐以外的世界颇大,巨唐不过居十之有一,外面土地连绵,矿藏无数,皆远超我巨唐。
那才是我辈丈夫建功立业的地方,而不是只会躲在一隅私算计,在方寸间称雄论霸,贻笑世
。”
“元光尝闻,太保有世界之图。”骆元光抬看了看张军,问了一句。
“有世界之图,亦有世界之山川河势之图,”张军点了点:“都已献与陛下,凭陛下定夺。”
我有,但是给谁看谁能看这事儿,你去问陛下吧。
这也是客气的点了骆元光一下,你不是我的,不要和我讲这些亲私的话题,咱们公事公办。
卫阿荣急步走进来:“郎君,怀表,惠将有信。”
张军看了卫阿荣一眼,未见燥色,知道不是什么大事儿,点了点,伸手示意拿过来。
卫阿荣转身出去,片刻又回转了来,把信封给张军:“郎君,尚有名刺一张,是由长安本府转过来的。”
张军在长安的府邸又不是什么秘密,总会有各路诸候或者是朝中权贵想结一下,便会递了名刺到府上,再由府内转
到凤翔。
也算是一种往来吧,也就是我曾到府拜访过的意思,留一点
面在这里,
后真的有事也有个搭话的藉
。
汉唐时代,这种上门递名刺是很正规的社行为,就相当于本
亲访,是很隆重的礼仪,相当于重视,信任,亲近。等等。
要知道这个时代任何拿着主
的名刺都可以当主
的面子用,可不是现代的名片,那是相当重要的身份证明。
这就相当于有了一份承诺一样,是很重的。是信物。
张军微微点接过来,名刺被摆在上面,却是尚书左丞杜佑拜。杜佑回朝了。
想了想,张军吩咐卫阿荣:“去寻杜参军,告诉他杜左丞回京了,可修书信,若想拜谒便好生安排。”
“诺。”卫阿荣应命,转身要出去安排。
“急躁。”张军斜了卫阿荣一眼:“着紫蕊安排相应等,持某的名刺,备了贺礼,去杜左丞府上恭贺。”
“诺。”卫阿荣又应了一声,站在那等了一下,看张军没再说什么了才转身出去。
他接手武怀表的时间太短,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职务。
杜佑回京,张军还真的没关注,也不知道他是真的来示好还是关心族子杜环,不过礼尚往来是应该的。
按说两个从未见过,唯一的一次打
道就是张军着
去岭南寻杜环来凤翔那次,也算是结了份善缘。
别看杜佑称杜环为族子,但事实上杜环的年纪要比杜佑大,只是辈份小。
杜环年纪大了,又经历了十几年的漂泊身体不算太好,现在就在凤翔修书,算是张军给了他一个职务养老。
主要是张军需要他的记忆,希望他慢慢回忆,把经书写的再详细些。
大唐去三兰国,去殊奈,去桑那加的商游客不少,但都是从海上走,从安南的
趾州起程,经三个来月的船上生活到达。
杜环是唯一一个从陆地上过去,并且详实的‘游览’了从怛罗斯到北非的风土。最重要的是亲眼目睹了延途各地的军队和军事设施。
他是被俘过去的,一路押解都是军队,住也是在军营。
虽然被俘的不少,后面回来的也可能不只他一个,但是找不到啊。很多都在那边定居了。
这会儿在西方定居的大唐不少,不管是阿拉伯帝国还是拜占庭,都非常欢迎唐
的到来,给他们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工匠。
不管是造纸,印刷,治炼,制刀制甲,还是金银匠,画匠,绫绢织工,在这会儿都已经被大量工匠带到了西方。
安史之,不仅仅是削弱割裂了大唐,它直接促进了整个西方社会文明的跳跃式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