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南堂会议(2/3)
……
“神策部何可抵?”张军拿着地图低
琢磨,问了一句。
“禁中诸事皆须协调……三五内。有文场居中呼应。”霍仙鸣想了想给了个时间。
张军点了点,侧
看了霍仙鸣一眼:“阿荣,扶大监到堂后好生安歇。如此困顿,睡前饮杯蜜饧才好。”
卫阿荣应声走进来,给堂内众见了礼,伸手上去扶霍仙鸣。
武怀表随军出征,卫阿荣是临时提调过来张军身边的近卫。
“某却还未软弱至需相扶。”
霍仙鸣笑着挡开卫阿荣的手站了起来:“如此某便偷个闲,王郎中辛苦,有劳诸位。”他冲大家抱了抱拳。
大家笑着还礼,霍仙鸣跟着卫阿荣去后面歇息。
“王郎中如何?”张军看向王郎中和左员外。员外的官职太小了,方才已是礼遇,这会儿便不在称呼之列。
“某却不及大监劳,无须太保挂心。”王郎中回了一礼。
“好,”张军也就没在客气,拿着地图站了起来:“如此便到侧室吧。”
南堂的西侧室已经改造成了一间大会议室,长条会议桌,顶墙壁上悬挂着战时地图。
凤翔的将官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各自找好了位置坐下,张军坐到主位上,指了指右手边让王郎中和左员外坐。
虽然他们官职比较低,但中外有别,实际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和张军相比肯定什么也不算,但和其他相比就又成了高高在上的。
一般的刺史朝做六品官在这个时代相当正常。实际上是两套系统。
张军开会没有那么多套话可说,直接就是货,对这段时间以来各部门对南诏战争的意见进行点评分析。
现在凤翔军实际上分成四大部分,战斗部,后勤部,学院部和保密部。
战斗部张良,张良现在已是实授折冲都尉,爵扶风县子。
后勤部李应右,凤翔府长史,卫尉所都拿。学院部戴休颜戴郡王,保密部王如意。
不过戴郡王并没有来,来的是老戴给自己找的副手,天山县候康知。
康知本为奉诚军使,同州刺史,但
差阳错下被张军改变了命运。
奉诚军已经被神策军收编,而同州张军从李怀光手里占过来以后就没撒过手,也不知道老戴用了什么办法,把康知请到了学院任院丞,也就是副校长。
家本来在皇帝还都以后,会迁任晋绛节度使,敕郡王的,但现在整个形势已经发生了折断
的改变,以后就完全不好说。
“……某对诸部之建议欣慰。”张军点,总结了一下:“值军制更替,正需要诸
齐心协力,不怕出错,就怕无
发声。
此次南征,是我凤翔成军,得陛下授大唐皇家陆军旗号始,首次国战,不容有失,且务必一蹴而就,以振军威。
南征的目的就是南部六诏必须从地图之上抹除,不受议,不纳降,不容反复。
此次出征,路途遥远通不利,后勤事务烦重,一切有劳长史前后监督,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兵马使为留后,须确保诸关防安宁,以防吐蕃从旁突袭,职责重大更甚,张二哥切勿疏忽。
学院这边,康院丞,可抽调两院院生单组一营,随军试练观察,具体便由康院丞与戴祭酒商议。”
几个都拱手领命。
张军又做了一些详细的布署,给大家各自分派了任务,把南征的事务暂时安排完毕,然后才安排与会的其他几位将军。
这几个并不会直接参与战斗,但是他们的工作也是相当重要。
他们近就要带上
马出发,至兴元府,剑南东西两川接收整编三镇的地方部队,协助凤翔的官员接手行政事务。
兴元府,李适还都后升梁州为兴元府,即今之汉中。
他们还要正式接收三镇诸通蕃关隘,重新组建关防。
同时,还要负责修缮搭建沿途路桥,为后勤部门创造运输条件,在沿途设置补给营站。
此时出陕川
通极其坚难,要不然李白也发不出蜀道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从凤翔府出发往蜀地只有两条路,陈仓道和褒斜道,然后再从西县(勉县)经剑门关走金牛道至成都府。
或从兴元府走米仓道至州(
中)。
其他野路完全没有办法承载大军行动。
其实就算是这几条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道路,其行走也是相当艰难的。
在这会儿们主要是走陈仓道,或者是李适跑路时走的从盩厔进山的傥骆道。
傥骆道比较近,但最为艰险,不适合大军行走。褒斜和傥骆两条古道都是栈道。
张军让他们带着马分三条路走,看看各道的具体
况,验证一下褒斜道还能不能行军。在唐中时期这条路基本上是荒废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