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身如昼烛(2/2)

冬衣的填充物,也有填芦絮和羽毛的,所以要捣,就是用木头捶软捶松摊平。不捣太硬了这一块那一块的没法穿。

但是麻衣夏天比较舒服,通风透气,高官显贵也喜欢。也就是说,唐朝这会儿,夏天不管穷富穿的都一样。

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到秋末天寒,整个大唐都在咣咣咣的捣制冬衣。

高官显贵的家里当然不用穿捣衣,但下走仆人要穿,也要捣。皇宫里没人穿,但皇帝会召集宫女给禁军们捣制冬衣。可以想像那种热闹。

唐代军队衣物的补给比较复杂,政府也准备,地方上也会准备,军士的家人也会送。府兵主要是自带,就是要家里送。禁军边军是国家发,募兵是地方政府发。

白居易的闻夜砧写的就是军妇捣衣: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杵声悲。八月九月正长夜,千声万声无了时。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

不管是哪个时代,军人的家属都是伟大的。

女人陈玉兰有诗:夫在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封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王健有诗: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妇人不知道径处,但问新移军近远。半年著道经雨湿,开笼见风衣领急。

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著向营中集。絮时厚厚绵纂纂,贵欲征人身上暖。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

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但愿这件冬衣不要裹着你的尸体回来,但愿我能活着年年给你送冬衣。泪目。

一个军嫂,去年渡过黄河,今年爬上高原,到处询问新的军营在哪里,就为了征战的丈夫能适时穿上冬衣,心里的愿望就是都活着。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大唐的强大是建立在无数战死的军士和他们的亲人身上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永远只有别离和生不如死的凄凉。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