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秘方(2/3)

第二天半夜时分,关帝庙的大戏散了,们各自回家。秦家药铺的库房前来了一条黑影,他拿出一串钥匙,逐个尝试。最后终于打开了锁,进库房。

库房内的药材堆积如山,只见药架子上放满了各种药材。那黑影拿出火镰打着了火,点燃了自带的半截蜡烛。然后从身后拿出一杆秤,将放在药架上的药材包一包包称了重量,然后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由于药材太多,他只称了三分之一的药材。见外面天色微微发亮,连忙熄了蜡烛,将药材包恢复原状,退了出去。

第二天夜里和第三天夜里,过了子时,那黑影又来到库房,继续将剩下的药材称重、记录,最后锁好门退了出去。

三月三大戏一直唱了六天才结束。秦嘉善唤上在厨房烧火的小哑,让他和自己到秦家塔院去烧火,每年一度的“秦氏金创膏”和“秦氏胶参丹”的配制工作又在这春暖花开的子开始了。

那小哑是秦嘉善八年前在去山西购买药材的路上捡来的。当时天正下着大雪,当他走到山西长治东门外二十多里地的时候,见路边躺着一个孩子,约莫八九岁,那孩子由于冻饿已经昏迷过去了。秦嘉善赶紧将那孩子放到车上,车上有炭火盆,还有热水壶。给那孩子灌了点热水,又给他服了半颗“秦氏胶参丹”后,那孩子逐渐转醒。又给他喂了水和粮,那孩子才慢慢恢复了过来。秦嘉善问他家住哪里,父母是谁。那孩子只是咿咿呀呀地比划,秦嘉善这才知道他是个哑。考虑到这孩子的确可怜,秦嘉善就决定收留他。

回家后给他取名叫做秦瑞雪,意味着在这场大雪中救下了他,让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救命之恩。秦嘉善并没有安排他在药铺里,他有自己的打算,每天只让他在厨房烧火。只在每年的三月三左右开始配制“秦氏金创膏”和“秦氏胶参丹”的时候叫上他到塔院烧火。由于“秦氏金创膏”和“秦氏胶参丹”的配方属于绝密,很多处心积虑都想得到这两个配方,秦嘉善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防范,生怕别偷了去。他当时救下小哑时就是这么打算的。当小哑来到秦家后,秦嘉善故意不让他学识字,也不让他到药铺接触药材。

秦嘉善领着秦兰亭和小哑来到塔院,塔院的堂屋是居住的地方,西厢房是烧火熬制药丸和制作药酒的地方,东厢房是库房,是堆放药材和晾晒药丸的地方,东厢房南的一间是刀房,里面有两种切刀,一种是粗刀,一种是细刀。

粗刀主要用于切一般药,细刀主要是用来切参、犀角、麝香、牛黄、冰片、鹿茸、海狗等名贵药材的。里面摆着一排排的架子,各种膏散丹丸,汤贴饮片都放在这里。

在白塔的旁边有一井,井上有辘轳。秦嘉善套着大车,拉了满满一车药材和生活用品来到塔院后,将大门紧锁,他们三将在这里住上十几天,吃喝用度的一切东西都已经准备妥当。

小哑除了烧火,还负责做饭。奇怪的是,这里明明有水井,秦嘉善却让秦兰亭和秦瑞雪从门外街里的井里挑水,将厨房的几个大缸都挑满了。秦嘉善并没有急于熬制药丸。他先让秦瑞雪劈木材,秦兰亭将药材碾成碎末,又用筛子筛了,用油纸包裹起来。

秦兰亭对秦瑞雪做了个手势,让他开始烧火,秦兰亭则用辘轳从井里绞水。从井里绞出来的水散发着浓浓的药味。原来这井是秦嘉善专门泡制药材用的,只见秦兰亭将沉在井底的药包用钩子一包包捞出来。这些药材的主要成分是茯苓、白术、黄芪等,都是去年三月三沉井中的,在井底整整泡了一年,而且药量非常大,井水都染成了棕色,难怪井水散发着浓浓的中药味。

秦兰亭将井水倒进大锅内,秦瑞雪在下面烧火。秦嘉善一看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将阿胶和参以及配置好的药材末一包一包倒锅内。这“秦氏胶参丹”的主要成分是山东东阿阿胶和参。这两样药材是明的,皆知,但其他的药物却是绝密,非自己的儿子不传。

大锅里的药熬了两天两夜,最后越熬越浓,药味也越来越大。秦兰亭拿着勺子不停的搅动,秦嘉善抽着水烟袋,看看锅里的药成色。他似乎显得有些焦急,不禁小声嘟哝道:“怎么还不来?时候马上快到了。”

这时忽听咚咚的敲门声。忙让秦瑞雪开门,只见老管家秦先培赶着一辆马车进来了,车上装满了铁箱。秦嘉善赶紧让秦兰亭和秦瑞雪帮着卸车,秦兰亭、秦瑞雪和秦先培将车上的铁箱一个个卸下来搬运到西厢房。

那箱子并不太重,秦瑞雪刚将铁箱搬起来,却突然惊得撒了手。原来那箱子冰凉冰凉的,显然里面放了冰块。原来前几年,由于秦瑞雪年纪小,秦嘉善并没有让他搬过箱子。今年秦瑞雪已经十六了,秦嘉善才让他帮着秦先培卸车。

箱子卸完后,秦先培赶着车走了。秦嘉善一看锅里的药成色差不多了,就将铁箱子打开,从里面取出水淋淋的一个个羊皮袋子,将里面的体一袋袋倒锅中。

秦嘉善来到“塔院”的第二天晚上,那条黑影又来到药材库房。他查看了已经空了半袋的药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