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塔院疑云(2/4)

。闲暇之余,他在自建的“野樵轩”里整天吟诗诵词,偶有所成,便将其诗词录自己的诗集《野樵先生集》里。因其诗词意境高远,诗有王维田园之风,词近晏几道凄美之意,所以一时名噪乡里,诗词竟为广传,是为三宝也。加之他又排行老三,故称“秦三宝”。

秦轾轩虽然通过了童生考试只取得过一个秀才的衔,却在以后的四次正科乡试中屡次失败,最终下定决心不再参加科举。他子承父业,广脉,善于际,又继承其父遗风,对自己要求苛刻,对朋友却出手大方,毫不吝啬。

虽然家财万贯,但秦轾轩还是保持着祖辈留下的遗训,勤俭持家,耕读为本。生活上格外简朴,从来不穿绸缎做得衣服,一身青蓝布衫洗的发白,有的还有补丁。吃饭也不讲究,在家吃饭从来不超过四个菜。他最吃辣椒,每顿必不可少,还有老家的酱窝窝,就着玉蜀黍糊涂喝感觉格外香,每顿饭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喝点酒,但不善饮,每次二三两就够。除了抽水烟外其他没有不良的嗜好。但他对茶格外讲究,最喝的绿茶是清明前的信阳浉河港的毛尖和杭州梅家坞龙井,最迟也要喝谷雨茶,再晚的茶就不喝了。红茶他只喝“武夷红茶”。他从来不摆架子,经常和长工们一起吃饭、下棋、丢方。但不轻易和他们分享他的好茶,只在贵客临门时才拿出来和他们呷上几碗。甚至还亲自下地锄地、扬场。大家经常开玩笑式地说他:“那么多钱也不吃好,也不穿好,还下地活,真是个‘大穷’啊。”就这样“大穷”的外号不胫而走,他也毫不介意,反而认为这是家对他的赞扬。

送走父亲和二哥以后,秦轾轩开始认真查看现场。他是一个郎中,祖上曾经在开州府衙当过仵作,为审案洗冤立下过功劳,因此积累下了丰富的办案经验。秦轾轩继承祖业,这种经验自然也传给了他。他脑冷静,思维缜密,推理强,曾经帮助官府获过几宗大案。

秦轾轩首先查看了塔院的大门处,只见大门敞开着,门前就是大街。这塔院位于镇西,往西走大约不到一百步就是一条南北大道。这条大道北通开州,南通开封府。

秦轾轩仔细查看了大哥的尸首,发现尸首朝东,手里握着宝剑。左手捂着胸,鲜血从指缝中流了出来,淌了一地。秦轾轩拿开大哥的左手,发现左胸的胸有一处剑伤,伤约莫三寸宽。看样子不是刀伤,应该是被剑刺中要害倒地而亡。

秦天诂的尸首旁边另有一具尸体,男,此约莫四十岁左右,脖颈处有一道剑伤,看样子应该是被秦天诂一剑削中而死。此身穿一身灰布衣服,手里握着一把沉重的大铁刀。腰间还别着一支烟袋,烟袋上挂着烟叶布袋。

秦轾轩将烟袋锅连同烟叶袋一并取下,将烟袋凑近灯笼仔细查看。发现烟袋锅乃是纯铜所制,烟袋锅的上有四个小字:朱仙仝记。“朱仙仝记?”秦轾轩心中思索,“难道此是朱仙镇?或者朱仙镇附近的?”

他将烟叶袋打开,用手捏了一撮烟叶仔细观看,只见这烟叶色泽金黄,气味纯正。他将烟叶装进烟袋锅,将烟袋伸灯笼点着了烟吸了一,只觉得这烟有木香味,芬芳醇厚,绝对不是开州本地的烟

秦轾轩又查看了他穿的鞋,乃是自制的千层底布鞋,脱下布鞋,只见这脚穿着一对云袜。云袜乃是出家的和尚或者道士所穿的袜子,此蓄着辫子,既不是道士也不是和尚,不知道为什么穿了一对云袜。

秦轾轩又打着灯笼走进白塔,老更夫秦福堂的尸体斜卧在台阶上。秦轾轩查看了他的伤,只见他浑身中了七刀。右腿上两处刀伤,胳膊上被劈了一刀,肩膀处一处,后腰上一刀,后背两刀,其中一刀从后背刺中了心脏,应该就是致命的一刀。

秦轾轩将老更夫的尸体翻转过来,只见他手里似乎握着一件东西。秦轾轩掰开他的手将那东西取出凑近灯笼查看,原来是一块黄玉,上面还留有半截红丝带。那丝带丝质柔软,细腻顺滑,一看便知不是本地所产,也不是开封的汴绣,似乎是东南方所产。

秦轾轩又将那块黄玉拿在手中仔细观看,只见这块玉色泽温润,晶莹剔透,好像里面装着一泓秋水,在灯光下微微涌动。秦轾轩对玉很有研究,知道玉分为软玉和硬玉。我国所产多为软玉,从古至今流传的“四大名玉”乃是指新疆和田县出产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出产的独山玉和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玉。其中除了绿松石玉外其他三种基本上都属于软玉,但是河南的独山玉有软玉也有硬玉。和田玉分为白玉、黄玉、羊脂玉、青玉、糖玉和墨玉;岫玉分为河磨玉、老玉、花玉和甲玉;独山玉分为红玉、黄玉、绿玉、紫玉、白玉、黑玉和青玉七种;绿松石玉属于硬玉,分为浅绿松石、黄绿松石、绿绿松石和蓝绿松石。另外缅甸玉也属于硬玉,硬玉一般质地坚硬,也不透明。

秦轾轩腰间也有一块玉,乃是河南南阳的独山玉,此玉属于绿玉,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也叫“独山翠玉”。而他手中拿的这块玉似乎是新疆和田黄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