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五章 乡绅的危害(1/2)
老朱听到韩度的话,眼睛都瞪圆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因为老朱小时候的经历,在他的心里,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而建立大明之后,老朱一直都是把惩治贪官污吏,作为大明的第一要务来抓的。甚至为了能够让老百姓的冤屈有地方申诉,老朱还专门给百姓印发了大诰。百姓有冤屈,可以凭借大诰,直接将相关官员押送到京城,由老朱亲自过问。
可以说,在惩治贪官污吏这件事上,老朱是历代皇帝里面最积极的。
韩度没有理会老朱,继续解释:“就那一个县来说吧,一县父母官也只有一个。一个
面对一个县几万
,即便是县官作恶,那通常
况下影响的也是少数
。相反,县里面的衙役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他们要是作恶,受到影响的百姓将会多少几十倍。而比衙役更多的,就是里长、粮长之类的
了。”
“这些里长、粮长数众多,
到每乡每村。如果
品好的
担任,那倒还好,对当地百姓还颇有益处。但是一旦被
猾之辈窃据其位,那不仅对百姓毫无益处,反而会反过来啸聚乡里,欺压百姓,祸害一方。”
老朱听的愣神,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况。
诧异的说道:“真的是这样?应该不至于吧。朕设立里长保甲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认为,这些和百姓毕竟是乡里乡亲,应该不会欺压同村的
才是。”
老朱对于贪官污吏的恶痛绝,已经到了完全不再信任官员的地步。宁愿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也不愿意让官吏下乡村去祸害百姓。
但是老朱就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权力这个东西可是能轻易改变一个的。可以把一个从小到大与
为善的
,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变成吃
的猛兽。这些
在乡村之间,几乎是有着无限的权力,偏偏这种权力县衙还管不了。里长、粮长制度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好的,可是偏偏老朱设立了这种制度,但是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没有把这些纳
到监督的范畴里面。
而随着这些里长、粮长父死子继,一代代的积累下来,便在百姓和官员之间诞生了一个奇葩的阶层,乡绅。
屠龙少年,终究还是成为了恶龙。
韩度闻言,苦笑一声,朝老朱解释道:“皇上,没有被监督的权力,那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灾难。现在还好,这些初代的里长、粮长还没有回过神来,完全不知道怎么去运用它们手里的权力。等到他们将来反应过来之后,这一个个的乡村就会变成完全独立于他们的一亩三分地,风吹不透,雨泼不进。”
韩度两眼望向虚空,叹了一声,继续说道:“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完全可以做到一言堂,百姓是对是错,完全靠他们一张嘴说。到了那个时候,就连朝廷想要伸手进去,也恐怕鞭长莫及。有些地方家法甚于国法,就是这样形成的。”
老朱听完,神色冷冽。他想要反驳韩度的话,张张嘴却有什么都说不出来。家法甚于国法的事,在前元的时候可是屡见不鲜。老朱一直以来,都想要知道这种
况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一直都找不到一个宁他满意的答案,现在韩度却无意间给了他答复。
说白了,这就是认知的差别。在朝廷看来,有品有级的才是官,但是在百姓看来,但凡是有权力的,不管是书吏还是衙役以及这些里长、粮长。
“你想要朝廷把里长、粮长都接管起来?”老朱诧异的问道。没有等韩度回答,便自顾自的摇,说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朝廷
才缺乏,那里去找那么多的
,把所有的里长、粮长都给管起来?”
要说着洪武年,老朱最缺什么。第一个当然是钱,连年征战平定四方,以及北上征伐残元。军费开支如黄河决堤一般,年年都是不敷出。第二个,那就是却
才了。经过元朝末年十几年的战
,不仅是民生凋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连读书也是极具减少。毕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
们才会有时间去用心专研书籍,在一个兵荒马
、朝不保夕的年代里,谁还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书?即便是有,那也是少有的官宦之家,才有这个条件。但是这些
又有多少?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大明刚刚立国的时候,做官完全就不用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只要你是读书,被
举荐或者是被老朱看上,你就可以做官。
大明初立的时候,来金陵谋求一官半职的,络绎不绝。但是就这,都满足不了整个大明朝廷的需求。
直到天下安定十来年后,这种况才缓解了许多。朝廷用
,好歹不是抓着一个就往官位上扔了。老朱偶尔也会开办科举考试,选拔一下。
想让读书满足里长、粮长这种更加庞大的
才需求,那是不可能的事
,除非是等到全面教育的时候才可以。
“皇上圣明,想要用才填补满里长、粮长,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