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但愿苍生俱饱暖(1/2)
左轻衣身为一国
帝,命令发布出去。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国家机器发动起来,各个部门都开始运转。
前往天玑岛购买粮食的王斯已经返回了周国,和西北各州的知府一起,开始向饥民发放粮食。
陛下给了他500亿银两,购买粮食绰绰有余!
多余的部分,王斯还购买了一批棉衣。
一并发放给了饥民!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想要一下子把十几亿饥民接济完不现实。
起码要一个月时间。
但受到接济的饥民全都跪在
枯的荒地上,一脸激动地望着一个方向。
那里是周国的东边,周国的国都——阳州!
陛下生活的地方!
陛下没有放弃他们!
还花了大量的银子给他们买吃的!
私库制的制度已经传遍了整个周国。
饥民们知道,此项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筹集天下粮食,使他们填饱肚子!
陛下承受天下骂名,只为他们不再忍受饥饿之苦。
他们不是铁石心肠,知道感恩。
但他们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
因此只能跪在地上,向陛下表达他们的感恩之
。
一座偏远的城池外面,县令组织一批
手,在空地上准备了一
大锅。
里面煮着一锅米汤。
几十
排着队,每名饥民都能分到一碗汤。
汤里面只飘着几颗米,但饥民却吃的无比香甜。
有了这碗米汤,又能多活一天!
这些
面黄肌瘦,身上只穿了一条
布,堪堪遮住私处。
前胸一条条肋骨清晰可见,胳膊细的和竹竿一样。
仿佛一阵风都能刮倒。
但却死死抱着碗,不忍心一
喝光。
县令嗓子都快喊
了:“大家不要抢,每
都有!”
每天县令都是这么度过的。
从别的地方买来一点米,煮成汤给大家分一点。
也不知这样的
子还有多久,县令丝毫看不到希望。
就在此时,十几个健硕的壮士推着马车来到了这座城池。
马车上装着一袋袋粟米,车
轧过地面,印出一条条车轱辘印。
为首的男子见到县令,高声喊道:“奉丞相命,为此地饥民发放粮食!”
“每
一袋粮食!”
“阻拦者斩!
“抢他
粮食者,斩!”
男子杀气腾腾。
但听到这句话的饥民却仿佛见到了救世主,一个个将目光落到马车上。
上面摞着一袋袋救命的粮食!
每袋50斤重。
每天吃两顿饭,足够一
吃两个多月!
很快,一袋粟米分发到了每
手里。
很难想象,羸弱的饥民竟能抱起来50斤重的大米!
死死不肯丢手!
这是他们救命的粮食!
而这时,有
惊呼一声:“麻袋背面有字!”
饥民将麻袋翻过来,果然看到一面写下了密密麻麻一行小字。
这些饥民不认得字,但县令认得。
他念了出来。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
其命。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在察其疾苦也。”
“民者,天下之本。得民者,则国胜民强。”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卧残阳。”
念着念着,县令眼泪就流了出来。
这是感动的泪水。
身为地方父母官,县令亲民
民,恨不得砸锅卖铁也要救济于民。
而今,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最后还有一个署名。
“陈洛。”
县令默默将这个名字记了下来。
运粮的男子吼道:“尔等今
得以幸存,最应该感谢的不是陛下,也不是丞相,而是私库制的提出者,陈洛!”
“是这位商
,宁愿得罪天下权贵,也要接济尔等!”
“望尔等吃饭的时候,莫要忘了这位商
的名字!”
这是陛下的原话。
没有陛下授意,他可不敢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陈洛。”
饥民喃喃这两个字,死死将这个名字记了下来。
有的
甚至怕自己忘掉,从地上捡了块石子,照着麻袋上的笔画,在自己胳膊上将两个字刻出!
胳膊被划
,殷红的血
流出,却一声不吭。
比起疼痛,他们内心更多的是感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