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斩将搴旗(3/4)
身而起,士兵将它牵过来,张辽举着手中的大刀,上了马背,对身边的士兵道:“摇动军旗,敲打战鼓,进攻!”
“唯!”
士兵立即执行命令,把倒放在田里的旗帜高高举起,又把铜锣和大鼓敲得震天响。
几乎是在发出进攻号角命令的刹那,周围大片荒野田地之中,无数士兵掀开遮掩的树枝木,翻身爬起来,手中举着刀枪,发出震天的喊杀声,向着道路与村庄当中的敌
杀奔而去。
“杀啊!”
“冲冲冲!”
“让敌有来无回!”
这些士兵可是张辽麾下最强的先锋军,悍勇程度不比陷阵营差。
突如其来的埋伏让淳于琼大惊失色,周围士兵甚至都摸不清楚敌到底在哪里,一时间
作一团,因为很多士兵都没有结阵,也没有抱团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村庄当中。
包括淳于琼的身边也只有不到两三千而已,他们有些已经在村子里扫
,有些还在后面的官道上没有进来,还有些则去附近的林子了。
明明拥有八千马,淳于琼却根本没有防备,而张辽太史慈的
不多,只有那么四五千
而已。
但他们却是抱团在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冲锋——敌方阵中“大麾”。
麾就是军旗。
冷兵器时期战争双方纠缠在一起,都会通过军中的大旗来判断自己的主将还在不在,同时也是主将发号施令、稳定军心之所。
关羽杀颜良的时候,就是在万军从中看到了颜良的大旗,然后冲过去将他一刀砍死。
还有白沟河的时候,朱棣都差点没了,结果突然起了妖风,把朱允炆军队的主将李景隆的帅旗吹倒,朱允炆军队以为主将有失,纷纷后撤,朱棣连忙奋起余勇进攻,导致江山改朝换代。
所以说,主将大旗在古代非常重要,有一个成语叫斩将搴(qian)旗,跟斩将夺旗是同义词,说得就是古代最高军功,把敌方主将斩杀,夺取敌方主将的旗帜。
张辽一马当先,奋力拍打着马,坐下宝马如一道箭般疾
出去,他本就离淳于琼不远,不过二三十丈,因此顷刻间就已经杀到敌
阵前。
此时淳于琼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周围保护他的士兵倒是急急忙忙用枪矛去戳,不料张辽悍勇无匹,带着麾下冲阵中,左右麾围,直前急击,杀死了前面的七八
,将保护淳于琼的士兵打开一个突
,然后策马冲了进去。
进去之后,敌反倒并没有立即包围过来。淳于琼没有这样的军事能力,他麾下的士兵也没有这样的军事素养,一个个都是各自为战,根本没有想着形成包围圈,而是与冲过来的张辽部下厮杀在一起。
能上去杀敌的都算好的,有些淳于琼部下的士兵甚至直接开始丢下武器往北面树林里跑,才刚刚与敌接触,整个大军已经形成了溃败之势。
看到这种况,淳于琼当时就急眼了。
要知道他现在是戴罪之身,上次甘陵之战,差点让他小命不保,如果这次再在蒲乡被伏,损兵折将,袁绍一定会砍了他。
在这种况下,淳于琼飞速运转着自己聪明的小脑瓜,目光扫过去,看到张辽身后擎起的大旗,顿时了然,敌
一定是主将带队厮杀,如果能够杀死他们的主将,夺下敌
的大旗,敌
军心一
,则可反败为胜。
想到这里,淳于琼对周围的亲军大喝道:“杀,都跟我杀。今如果不拼尽全力作战,我们都会死在这里。敌
的主将现在就在我们面前,只要杀死他,我们就能获得胜利,跟着我冲!”
一声命令,周围亲军纷纷簇拥着淳于琼向着张辽杀来。淳于琼倒也有胆色,知道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亦是拍马舞刀,向着张辽发起了冲锋,打算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张辽匹夫岂是一般?在历史上可是仅次于关羽,斩将夺旗,差点
死孙权,又在白狼山阵斩蹋顿的狠角色,还怕他在万军中厮杀?
当下见到敌将居然向他冲来,张辽不惊反喜,策马举刀,同样向着淳于琼冲去。
太史慈从侧面也发动突袭,打得周围的敌溃不成军。
因为淳于琼身边并非主力部队,大部队都散出去搜寻房屋,扫周围林木去了,身边只有那么两三千
,所以在发现主将这边有战事之后,远处的袁军在各级军官指挥下,纷纷呼喝着过来支援。
却不料张辽和太史慈分工协作,张辽直扑淳于琼,太史慈则从侧面拦截援军,援军并非一脑杀来,而是三五成群,分散得厉害,被太史慈各个击
,打得狼狈不已。
此间张辽领着大军冲杀淳于琼的部队,双方如洪流般撞在了一起。淳于琼倒也有些武力,与张辽战在一起,很快打了十多回合,体力开始不支。
又斗了十余回合,张辽越战越勇,终于找到机会,一刀砍中了淳于琼的胸,刺
了铠甲,将他戳于马下。
淳于琼一倒,张辽顺势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