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事业(3/4)
好有个檀石槐,中原又处于内,你猜会如何呀?”
“那也只是子归兄的猜想而已,檀石槐这般物,多少年才会出一个呀。”
郭嘉摇摇。
汉朝先是打垮了匈,然后又是鲜卑,这几百年下来,外族就没有在汉
手中占到过便宜,以至于汉民族的百姓,对待
原民族,充满了骄傲。
然而西晋短短五十一年的历史早已经证明,任何敌都不能小觑,哪怕是
只有几百万的
原民族,一样可以统治中华大地。
但陈暮自然不可能去跟郭嘉说这些问题,稍微谈了两句,便转移问题道:“即便外敌侵不可能,那内部矛盾依旧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根源,奉孝我问你,你的家族占据有多少亩田地?”
郭嘉迟疑片刻:“约数万亩。”
“天下像你这样的豪强世家又有多少?”
“不知云几.......”
“每县或多或少都有,一县之地不过数十万亩田土,大半被豪强世家占据,百姓能有多少?”
“这......”
“任何朝代,都有占据大量资源的贵族,有土地的利益获得者,他们拥有的力量、权力、财力,如果集中起来,就连天子都难以与之匹敌。”
陈暮侃侃而谈道:“正如武帝酎金夺爵一般,虽然削弱了无数侯国,但也只是将几乎接近于他的大地主消灭,而无数的小地主,却如跗骨之蛆一般,不断地在吸这个国家的血。将来你郭奉孝哪怕辅佐曹称帝,你的家族了不起繁华两三代,等到曹
和你死后,后来的皇帝若有心削弱这些世家的力量,一样也会采取如武帝一般的方法。我的祖先曲逆侯不过四代,到如今家族已是泯然众
矣。然后再过个两三百年,朝代更迭,你的功绩也不过是记在史书里的一笔。”
“......”
郭嘉沉默不语。
陈暮继续道:“千百年后,你在这历史长河里,唯一的影响力就是帮曹夺了天下而已。你以为这是大事业,可在我看来,不过是河流中一点微末
花而已。”
听到他的话,郭嘉忍不住道:“那按照子归兄所言,什么才是大事业?”
“大事业者,始皇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让原本散天下的
统合在一起,此为天下至功至伟也!”
“难道高祖光武一统天下不算?”
“不算。”
陈暮摇摇:“始皇做的事
是什么?是将原本分裂的天下统一,让所有
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秦
,到了现在,则变成了汉
,这叫做民族认同感,自此之后,这片土地,将再也不会分裂!”
“民族认同感?”
郭嘉喃喃自语,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能听到这种论调,确实是一件很新奇的事。
“不错。”
陈暮点点:“所有
都是汉
,不再像先秦时期,秦
赵
齐
韩
楚
一般地域分裂,这就是最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何算大事业?”
郭嘉又问。
陈暮道:“孔丘,管仲,李耳,韩非,墨翟,许行等诸家先哲,可谓大事业者。”
“哦?”
郭嘉不解:“他们又无一统天下,何来大事业?”
陈暮道:“你郭家小杜律,传自哪?”
“乃前汉建平侯杜公所创。”
郭嘉毫不犹豫地回答。
“建平侯所创的小杜律,又来自哪?”
“额......”
郭嘉一点就透,明白了陈暮的意思。
陈暮笑道:“正是他们,开创了礼仪,制定了法律,教会们仁
、道德、礼法,才让我们有了衣冠,有了传承,有了一代一代的文明,你说这算不算大事业?”
文明这个词出自《周易》,包括《尚书》也都有记载,指的是文德昌盛之意,所以在这里出现并没有什么不妥。
郭嘉点点:“仔细一想,今
之世,确实多有受先秦百家之恩惠,若无他们,亦无秦汉。那除了这些先哲,还有何事可以谈是经天纬地之大事业呢?”
“李冰、王景。”
“他们?”
“怎么,觉得他们的功绩不足?”
“兴修水利也算吗?”
“我来问你,他们二的功绩,是否惠及后世千百年?”
“应当是吧。”
“那你若是辅佐曹一统天下,能惠及多少年?”
“若按子归兄所言,朝代更迭,大体也不过是少则三五十年,多则三四百年耳。”
“不错,若是这样,奉孝还觉得李冰、王景之功绩,不算大事业吗?”
陈暮反问。
李冰、王景一个修都江堰,一个修黄河,都是稳定千年,惠及后世的大工程。
特别是黄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