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美丽的梦(3/5)
尽屠之?
郭嘉稍稍颦眉。
陈宫则是满脸的骇然之色。
古代屠城,可不是说屠杀城内百姓。
实际上根据当时史料记载,一地县城,城中百姓其实不多,大部分百姓,都居住在城外的乡野里,散落在各地村庄。
比如一县有十万,那最少有七八万是住在县外的各乡亭村庄内,只有两三万是住在县城里。
所以要说起来,曹在徐州屠杀了十多座城池,只杀了二十多万
,其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因为野外的百姓住得太分散,没有被他屠杀掉。
但程昱的意思是什么?
是如果陶谦不投降的话,那就去抓捕郯县和襄贲的百姓在城外当着陶谦的面杀了。
这就不止是屠城,而是屠县了。
不愧是拿当
的狠
,而且没有道德底线,程昱的手段确实是极为血腥。
如果是刘备在这里,估计已经忍不住要大声呵斥程昱,将他臭骂一顿。
但令觉得惊悚的是,曹
听了程昱的话,非但没有不满,反而陷
了沉思之中,似乎颇为意动。
“明公,不可啊。”
陈宫连忙劝阻:“昔项羽屠齐,引得齐
纷纷叛
。今
若屠了徐州,恐民心更加难以归附。”
屠城作为震慑敌的手段,倒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用得好的话,确实可以加速敌投降。但如果用不好,像项羽那样
来,则后患无穷。
所以这其实也是把双刃剑,陈宫并不是道德先生,只是觉得风险太大,要是没控制好,恐怕会出什么大问题。
然而曹听了二
的话,却并没有立即表达。
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眺目看向远方。
屠城吗?
仔细想来,自讨董伊始,天下之名,皆被刘玄德占光。
自己除了得个讨董的名声以外,却不得什么大利。
世恐怕皆以为,我曹孟德,是个好惹之
。
如果能以屠城之策,一者震慑陶谦,尽快取了徐州。
二者,建立威严,让世知我曹
的厉害。
这或许,也不是一件坏事......
......
......
琅琊国,缯城。
陈暮这个时候正在做什么?
他正在收买心。
陶谦治理徐州以来,所任之,多是谗匿小
,导致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徐州由是渐
。
现在徐州就处于比较混的阶段,各地豪强欺压百姓,很多
家
亡,流离失所。
打下缯城之后,陈暮就按照惯例,开仓放粮,惩处了一部分欺压百姓的豪强,将田地还给百姓,以此宣传青州之仁义。
打地主,分田地的事他现在还不敢
。
但借着为百姓做主,处置小部分豪强,瓜分他们的田地,再安抚大部分的豪强,以此收复民心,拉拢世家的胆子,还是有,而且很大。
各地百姓得了实惠,再加上青州宣传仁政,让随军搞宣传工作的泰山书院政学院学子,基层百姓,一边举起洛阳朝廷的王道大旗,一边给予百姓土地,很容易得到百姓的拥戴。
虽然汉末的百姓,基本不用当看。除了刘备会看重他们以外,其他诸侯基本把百姓当猪狗一样看待,只有世家豪强之类的大族,才能被其他诸侯看在眼里。
不过陈暮属于拉一派打一派,没有一杆子打死。豪强世家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总有内部分歧的时候。
所以他每到一处地方,先打听清楚有哪些豪强欺压了百姓,然后再找这些豪强敌对,且没有欺压的世家,相互勾结。由陈暮派兵处置那些坏豪强,由好豪强安抚地方,合作共赢。
这样就能取得世家豪强与百姓的同时拥护,还能清理掉一部分蛀虫,属于双赢的局面。
此时此刻,缯城被打下不久,开仓放粮。
陈暮站在仓库边上,不远处熬着大锅,百姓不仅能领到粮食,还能现场就能立即吃到热腾腾的食物。
士兵们维持着秩序,政学院的学生在一边大声讲着青州为什么出兵攻打徐州的原因,为什么要给百姓粮食,给百姓吃饭的原因。
一声声的仁,一声声的道义,都映
了百姓的脑海里,让这些底层平民,
一次从那些为祸天下的诸侯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仁德,什么叫
民如子。
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喝了粥之后,又领了不少粟米,感恩戴德地向发米的士兵下跪。旁边还有领他过去,登记造册,询问籍贯,家中还有多少
,看能不能帮他拿块土地,以后不要再乞讨为生。
这世道百姓都要饿死,谁还管得了一名乞丐?
也有拉扯着孩子的夫妻,领到救济粮后痛苦流涕,有士兵去询问,才得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