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青州诸子百家(1/3)
陈暮跟刘备谈了这件事后,回到家中,陈家宅邸现在紧锣密鼓地张罗着午宴。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新婚是大喜子,要邀请所有亲朋好友过来吃个饭。在《仪礼·士昏礼》之中,这叫做布设筵席,宴请亲朋。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复杂的繁琐礼仪,包括设席的位置都有讲究,相当麻烦。
很快到了晌午,各路亲朋好友都来了。
除了张飞沮授从平原国赶会来以外,曾经的天子常侍王钧也在青州,王氏宗族搬迁了过来,已经在青州安居乐业,王钧自己也在这里颐养天年。
陈暮与诸多老友见了面,互诉衷肠,让他们纷纷落座,等待宴席开始。
刘备张飞沮授荀彧王钧郑玄这些地位较高,又与陈暮亲近的单独设宴,足足数十座于室外庭中,其他
就在外面的广场上弄数十排长长的席位,相较于单独设座,比较拥挤一些。
现场除了诸多亲朋,陈氏和秦氏宗族之以外,还有临淄大小官员,一些亲朋好友,学宫的几位老夫子,以及陈暮的学生。
像当年才六岁的诸葛亮,今年已经十三岁,像个小大似的,面如冠玉,长得很帅。
原本历史上,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他八岁时去世,在诸葛珪的弟弟诸葛玄料理了后世之后,诸葛亮就跟随叔父四处迁移,最后定居在了荆州。
但现在诸葛珪去世时,青州就邀请诸葛玄担任北海郡丞,因此诸葛三兄弟就又留在了青州,并没有迁走。
除了他,当初泰山书院大小班总计四十余,还有孔家的孔俭,姚家的姚博,黄家的黄琦等十多
在,目前都进了泰山学宫。
留在这里的基本都是家近,要么是青州本地的世家子弟,不用担心出门在外有危险,在
世中出事的问题。要么就是像孔俭那样,家在旁边的鲁国,离得不远。
而其他都走得差不多,泰山书院最早那一批走了大半。
像陆议已经跟着从祖回了庐江,陈群兄弟也回了颍川,他们之前之所以在青州是因为陆议的从祖陆康为乐安相,陈群的陈纪是平原相,但他们二都已经离任,
世之中,自然不敢把孩子放在外地。
崔家兄弟倒是没有走,毕竟清河国离青州近在咫尺,只不过他们也已经都不在泰山书院里读书,而是升学去了泰山学宫,毕竟七年过去,这些孩子也都长大了。
诸葛亮见到陈暮,恭恭敬敬地跪下执弟子礼磕道:“亮见过师君。”
“起来吧。”
陈暮把他扶起来,上下打量道:“几年不见,个子长高不少,不知学业进步得如何?”
诸葛亮认真道:“尚可。”
一旁的诸葛玄却忍不住抚须笑道:“这孩子谦虚了,进学宫之后,各项成绩名列前茅,上月还利用光禄大夫在给学宫化学院写的信中提及的黄泥水淋褪色法,成功地取出了洁白的石蜜。”
石蜜就是甘蔗汁的凝固物,甘蔗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极为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文献记载,西汉时期,已经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如北方的黄河流域就有种植,包括曹丕的《感物赋》,就曾经记载他的庭院之中种了甘蔗。
作为糖料的主要来源,青州自然也有甘蔗分布。只不过当时甘蔗制取的糖黑乎乎的,就是甘蔗汁熬煮冷却之后的固体蔗糖,里面有很多杂质,颜色很不好看。
但即便如此,黑砂糖依旧是当时达官贵享用的奢侈品,十分昂贵。
而泰山学宫早已经开设了化学学科,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极为初级阶段,但在各个方面还是小有成果。比如在陈暮的指导下,用馏石胆的方式制取硫酸,然后再将硫酸加上食盐混合加热之后,制取盐酸。
现在又有诸葛亮利用黄泥祛除黑砂糖里的杂质,让这一门学科的成果又多了一项。
实际上还不止,这些年青州也在秘密收购荆州、并州、冀州等地的硫磺矿产,以及益州与凉州的硝石矿产,为将来制造火药提前做准备。
另外包括硝酸、氢氧化钙、硫酸钠、硝酸钾等等数十种化学物质都已经发现,并且由学宫的这些化学家命名。
之所以那么容易发现这么多化学物质也简单。
一来这些化学物质本身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些矿石经过用火烧水煮之类各种办法分离出来的物质,制取十分容易。二来一些化学物质在我们古代就有炼丹师钻研,如西汉刘安,东汉的魏翱都是有名炼丹师,这二在冶炼方面造诣颇高。
其中生于元嘉元年的古代著名化学家魏翱本现在就在泰山学宫,今年四十一岁,终
痴迷于炼丹术,什么
七八糟的东西都敢往炉子里扔,陈暮提供理论知识,魏翱则带领门徒来进行实际
作,取得了不少有用的成果。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把化学想得太难,这一门学科其实就是将自然界原本存在的元素混合在一起,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