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长安城下(2/3)
顾后,怎么能大事!”
鲍信说道:“话还是不能这么说,玄德还是吸引了徐荣段煨的兵马去追击,方才有我们能到长安城下,不然徐荣段煨守城,怕也是难攻。”
“所以我才说是五五之数。”
曹解释了一句:“即便徐荣段煨的兵马
城,城内的守军依旧不如我们,若能联系上朝廷诸公为内应,则事半功倍,打下长安,五成之机足矣。”
这就是要把锅甩给刘备。
但刘备却不得不接这个锅,因为曹说得没错。
如果他们集中兵力,七万大军立即猛攻长安,在长安兵力十分空虚的况下,确实有五成机会打进去。
徐荣是觉得他们的粮已经到了极限,这才设计诱敌
,想要拖垮关东军。
可朝廷诸公的援助,让他们最少能支撑四五天。
要是能够打到长安城下,兵力对比要强一些,再加上长安城里有内应,以及其它各种各样多方面因素,关东军不是没有机会。
但现在.......
当然。
若是虎牢关那样的地形,或许曹就不会这么说了。
只是长安毕竟比不得虎牢关。
虽然城池高大,城墙纵极长,可这是长安的优点,也是长安的缺点。
不像虎牢关只需要防御一面,假如四面八方都是敌围攻,那么以董卓现在手里的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将所有城墙面面俱到,很容易就被
。
毕竟长安城的城墙长度,是以公里来计算的。
根据史料记载,西汉长安城墙的长度加起来达25.7公里。
这意味着整个长安城,东南西北每面城墙平均下来,长度能达到6.4公里。
想要在这么长的城墙上进行防御,而没有任何漏的话,城内守军力量最少要在二十万以上。
像西汉末年赤眉军打长安的时候,就是因为更始帝刘玄的兵力太少,难以防御,最后又有城门校尉打开城门投降而满盘皆输。
所以这次事,刘备确实要负很大责任。
因为如果他不走的话,那关东军就有七万,长安城内董卓的老兵只有两万
。
兵力对比况,基本就是董卓两万
守卫七万
,顶多加上徐荣的三万兵马,差不多是五万对七万。
因此在如此长安城兵力空虚,关东军在牛辅和吕布回师之前,是真的有五成机会打下长安。
现在他走了,面对已经有所准备的长安城,曹鲍信孙坚兵少,就一成机会也没了。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董卓确实招募了一些新兵。
比如城内目前有两万西凉军老兵,以及四万三辅之地的新军。
可这些新军其实是不稳定因素,他们没有任何忠诚可言,且很多士兵都为了一饭而参军,甚至恨董卓的也不少。
一旦关东军打过来,这些新军说不好就会立即投降叛变,打开城门给关东军引路。
所以徐荣根本不敢把战火引到长安来。
一旦关东军抵达长安城下,也许城内到处都有可能出现动,到时候董卓手里的五万
马,又得防御城外七万关东军,又得防着城内随时可能出现的叛
,确实会出现内部问题。
当然。
这一切的前提是关东军真的能够顺利抵达长安城下。
毕竟徐荣的计划是在渭桥做决战,只要能够多抵挡几天,关东军缺粮的问题,总归会露出来,到了最后关东军还是会败退。
所以刘备的忽然撤退,不管是打谁的计划,最后的结果,大抵都不会改变。
“孟德,如今董贼已经有所防备,徐荣段煨虽追击玄德而去,但随时可能会回师,我等应当如何?”
现在曹已经隐隐是三
之首,鲍信忍不住询问。
曹叹息道:“到了长安,怎么能不打一场。先在城外砍伐树木,制造云梯。长安的护城河只有两面,位于北部横门与西部直城门,我率本部
马与文台从东城宣平门进攻,允诚率本部
马从南面的西安门与安门进攻。”
“也只能这样了。”
孙坚也叹了气,摇摇
:“玄德这次......”
几个都不说话了。
刘备这次决定,确实让出乎意料。
瞻前顾后,没有了雄主之姿。
有点像是袁绍。
前期逆风超神,后期顺风成狗。
可仔细想想,刘备的格,似乎也跟袁绍有点类似。
历史上颠沛流离多年,越挫越勇,坚韧不倒。
结果好不容易发家致富,占领了西川图谋天下,夷陵一战,直接葬送全局。
如今的刘备在陈暮的帮助下,一切都太顺利了。
反倒没有了最初那种光脚不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