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秋风起,思子归(3/4)

要什么给什么。

当然。

与陈暮亲近且有功的还是要大加封赏。

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沮授这些人,关羽和张飞因功累积,一个被封为济南中尉,一个被封为齐国中尉,沮授则被封为济南长史,其他太史慈、典韦等人,也提升为中尉偏将。

中尉这个官职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低级军官,在汉朝已经算是中级武将级别,秩比二千石,算是郡国一地的二把手,负责地方治安、纠察等事物。

一个国与一个郡地位相同,一般来说,郡与国之间不论是地方官,还是官员所承担的义务,都要相差不多。

但因为郡国多了一个国王,所以要比普通的郡更加麻烦,官位也要多几个。

比如现在的济南王叫刘康,是河间安王刘利之子,被汉灵帝封为济南王,奉解渎亭侯刘苌嗣。

由于汉灵帝自己被过继给了汉桓帝,那么法统上他的生父刘苌就没有了儿子,于是汉灵帝就给自己的生父找了个儿子,便是这位刘康。

如此一来,济南国因为多了国王,一应官员都得集齐,一个国相,一个中尉,一个长史,一个郎中令以及诸多仆、治书、尚书、谒者,还有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苍长、祠祀长等。

而郡就没那么麻烦,原本郡也有郡都尉,职责跟中尉一样,负责地方治安。但在建武六年,被刘秀给撤销了,职权与郡守合并,所以郡守也称为郡将,掌管一郡的民生与军事。

从这一点上来看,国相还比太守还是差了一点点,只有治理地方的权力,兵权则掌握在属国中尉手里。

当然。

这只是理论上来说。

实际情况下,一般属国是很少派遣中尉,地方军队也由国相把控。

比如张纯做中山国相的时候,他就兼任中尉,可以调兵围困陈家村。所以一个国相的权力有没有与太守相当,还得看这个国有没有中尉。

另外,也能看见东汉对于地方宗室的管理有多严格。

不仅冗官分权,不给地方国王掌控军队的权力,还会让地方官员监视国王,防止七国之乱的事情再次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汉末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藩王可以搞事的原因。

刘备一系的人马因为平定青州,大获封赏,即便是原本属于黄巾贼的管亥,也被封为六百石的都候,可见汉灵帝对陈暮的要求,还是相当偏爱的。

解决了青州上下封赏问题,汉灵帝懒洋洋地道:“如今青州还有多少官职空缺?”

张让想了想,说道:“应约有七八十。”

“都挂牌售卖了。”

“唯。”

“今年冀州豫州徐州的田税上缴得如何?”

“已经督促各地方官在做了。”

“嗯。”

汉灵帝点点头

陈暮以一策分化之计,让天下各州交纳田税。

去年春天的时候收到了益州扬州荆州的税,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今年也该轮到冀州豫州徐州。

而且税收只能在春后或者秋后要求缴纳,因为春天是冬小麦的收割季节,秋后则是春粟的收割时间,这两个季节正是豪强们最富有的时候,也是汉灵帝这个天子收割他们的时候。

因此汉灵帝已经把每年收税的时候提到了秋后十月份,现在冀州豫州徐州战后重建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今年正是收税之时。

由于去年扬州荆州益州三地已经交过税,今年免税不说,还要把新收的税用于凉州幽州并州和交州,这使得朝堂阻力几乎没有。

哪怕冀豫徐三地的官员颇有微词,也很快被其它州的官员给镇压下去,都不需要汉灵帝出马。

一想到这个政策的提出人是陈暮,又想到陈暮已经把青州打理得井井有条,汉灵帝就不得不感叹,自己真正地拥有了一位可以帮他治理国家的国士了。

想到这里,汉灵帝忍不住开口说道:“子归阿弟去青州,已经一年了吧。”

张让回答道:“去年十一月去的,再过一月,刚好一年。”

“朕有些想他了,不如把他调回朝廷?”

汉灵帝试探询问。

这样一个逢迎自己,又能给自己弄钱,还不坏名声的官,简直是太难得了。

以前他任用张让等人,收敛钱财,被天下人骂为昏君。

现在却可以光明正大地收税,而且还不是收得穷苦百姓的税,而是地主豪强的税,还不是用被人骂,怎么能不让汉灵帝食髓知味,想让陈暮常伴于他身边呢?

“臣差点忘了,子归还随了公文书信。”

张让想起了陈暮逢年过节,自己生日的时候,以及这一次又送给他的礼物供奉,笑着说道:“信中言称他发现一种新式水稻,正在试验,要到明年才有结果。而且青州只是平复,还未治理好,他想为陛下将青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