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生的信(三)(2/2)

的吗,却还要写信。”

朱朝吾不置可否的一笑。

张强心里嘀咕,不知道朱朝吾知不知道他挨邱素萍骂的事。在朱朝吾面前,他很少敢提邱素萍三个字,生怕说一下,就会被朱朝吾看穿了他对邱素萍有特殊的感觉。

朱朝吾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世外高人一样深不高测,无所不知,也无所不能——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男性中学生,对于自己的老师,是很难产生这样的感觉的,瞧不起自己的老师好像才是常态。

但是,朱朝吾确实不一样。

好在朱朝吾没有纠结这个事,却说:“明天到文老师家,衣着不要太随意,文师母不喜欢不修边幅的人,她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把眼皮底下那个衣衫不整的人改造好,对这类人至今心有余悸,你千万不要唤醒她的不良记忆。”

张强“嗯”了一声,低头打量一下自己的穿着。

他其实知道不修边幅不太好,但是习惯形成了,一时也没办法改。

说起来,还得怪他的父母,早早就让他喜欢上了古典文学。

张强在小学四年级时,不幸读到了一篇经典古文,题为《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是魏晋名士嵇康。

虽然这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有一定古文基础的他,连蒙带猜,居然也通篇读懂了。

看的时候,他感觉非常痛快,对里面的“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及后面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这两部分十分激赏,觉得自己可能前生就是这样的名士,于是模仿起来。

当然,在父母严厉训斥,以及大姐的反复规劝下,他学得并不彻底,起码不敢让头面“一月十五日不洗”。

但是知道有古人比他还懒,却能活得如此潇洒,并且为后世所传颂,他当然少不得“慨然慕之,想其为人”,最后嵇康的名士精神不知道学了几成,放浪形骸的作风倒是学得相当不错。

到后来上了初中,碰了几次钉子之后,才知道这个社会,学古人风度有一定的风险,开始认识到可能学错了,几次想改,但是这是一种习惯,改起来颇不容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