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领先世界三百年的步枪(2/3)
稻种都是可以自行育种的。)
一些不适合耕种的山地,除了种红薯之外,还种了大片的紫花苜蓿。这是上好的饲料,用来养家禽家畜,甚至是战马都十分合适。
男们在田野上耕种,
和小孩,则在杏儿莲儿等
的带领下,养
养鸭养鹅养猪。
一群群鸭鹅,清早赶
沼泽,傍晚赶回笼舍。
整个陆家庄,到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们对春耕投
了巨大的热
和希望。
陆离没有手春耕生产的事。点化过后的那些
,全都是专家,根本用不着陆离去管了。
陆离的力主要放在“工业现代化建设”上。
在陆离手下接受军事训练的家丁,已经被陆离当成多面手来用,指挥得团团转。
缺少明朝工匠的问题,陆离从金山卫得到了解决。
大明的工匠都是匠户。铁匠木匠这些工匠,金山卫配备了很多。
陆离跟金山卫指挥使和千户童志林,都是“一起分过脏”的朋友,自然好说话。
而且,陆离出身名门,又考了县试案首,刘指挥使和童志林,对陆离需要匠的要求,毫不犹豫,给予大力支持。
金山卫那些饿得两眼发花的工匠家庭,得知陆离要请他们做事,还给钱给粮,简直喜出望外,一窝蜂跑来了上百。
有了这些专业手,陆离的“工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加快。
首先就是建水车。沿着泾河岸边,陆离一连竖起了十架巨大的水车。
岸边的工坊也在工匠们的努力下,一个个搭建起来。
在工作的过程中,陆离惊讶的发现,大明朝的工匠技术……其实不差!
虽然他们不懂太多理论,甚至识字的都不多,但是他们在几何学和数学等方面,其实根底不差。
陆离趁机把后世的度量衡单位拿了出来,在工业建设上,全面普及后世的度量衡,统一测量标准。
毕竟……大明朝的单位换算,经常把陆离弄得满雾水。
又是一个月过去,四月初的时候,陆离的“泾河工业区”总算有了点雏形。
第一台水力驱动的锻床诞生了。
第一台水力驱动的鼓风机诞生了。
第一座冶铁高炉建成了。
然后……没了!
接下来还要炼焦,选矿,然后才能开炉炼铁。
四月份是府试之期,陆离安排准备炼焦选矿,自己却要赶到松江府参加府试。
这段时间以来,陆离虽然忙得连轴转,却仍然每天都抽时间读书了的。
读书的身份不能少,最少最少都要拿一个秀才功名,要不然,在大明这个社会环境下,不是读书
就直不起腰。
府试很顺利。
虽然没能运气好再碰到自己看过的八文,以陆离的学识,也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了。
这次府试,陆离只得了个第十名,与案首无缘。
陆离对此毫不在意,只要能过关就行,名次完全不在乎。
华亭县的袁知县,对此却有些遗憾。
当陆离从松江府返回华亭的时候,袁知县派来请陆离去衙门相见。
“子明,你在院试上的文章,确实比县试中的文章差了不少。”
袁知县在后衙跟陆离谈,对陆离的“发挥失常”感到很遗憾。
“六元魁首这种事,历史上都没见过呢!”
陆离笑了笑,答道:“其实,无论是小三元还是大三元,我都不太在意的。”
“以你的学识,不连中三元,可惜了。”
袁知县叹息着摇了摇,又朝陆离说道:“对了,前几天京里下发文,对上次剿灭倭寇一事给出了嘉赏。”
“哦?”
陆离笑了笑,朝袁知县拱手一礼,“那就要恭喜袁大高升了。”
“迁任苏州府同知,算是升了一品吧!”
袁知县摇了摇,又拿出一份文书递给陆离,“这是你的嘉赏。不过……有些辱没了子明。”
辱没?
陆离皱了皱眉,伸手接过文书,翻看起来。
抛开那些七八糟的夸奖之词,实际的好处就是赏银百两,锦缎一匹,授金山卫百户衔。
这个金山卫百户,不是真的要陆离去金山卫当百户官,而是一个虚衔,可以让陆离领百户官的俸禄银钱而已。
在大明朝这个文贵武贱的时代,这种百户虚衔,对读书来说,就是一种辱没了。
不过,陆离对这此却十分欢喜,简直瞌睡来了有送枕
。
接下来的一些动作,比如造枪,如果没有这个虚衔,就不好作了。
“正式旨意会在几天后下达。”
袁知县叹了一气,“这种虚衔,也不会影响子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