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王家完蛋了(2/3)
同床板都扎穿了。
王老爷……嗯,他走得很安详,一点痛苦都没有。
已经杀了,但是,直接
掉还不符合剧
。
倭寇流窜作案,当然不可能直接来杀的,弄钱才是目的。
所以……还需要留下一些拷问银库位置的拷打痕迹。
陆离又把王老爷的尸体处理了一下,留下了无数拷打印痕。
王老爷宁死不屈,舍命不舍财,令钦佩啊!
陆离撇了撇嘴,转身走出了房间。
这才杀掉一个,还有王家的三个儿子,也要通通掉。
接下来,陆离又分别潜了王老爷的三个儿子的房间,把这三个儿子也全部
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陆离还真从王老爷的三儿子嘴里,拷问了银库位置。
做戏要做全套,既然说了是来找银库的,自然要去找银库。
拷问出银库位置,也拷问出了打开银库密室的钥匙,陆离又返回王老爷的房间,找到了银库钥匙,这才潜银库的位置。
银库也在后院,就在王老爷的院子后面的一座假山底下。
陆离钻进这座巨大假山中的孔道,果然在孔道旁边的岩壁上看到了一个锁孔。
掏出钥匙,伸锁孔,只是一扭,岩壁缓缓打开,露出了一个地下密室。
点亮蜡烛,陆离看到,眼前这座宝库里,堆积着一箱箱金银珠宝。
土豪劣绅真特么有钱!
只可惜……太多了,根本拿不动啊!
陆离在宝库里搜寻了一下,最终只拿走了一箱子珍珠,其他的大箱金银,根本搬不动。
这个时代的珍珠,可不像后世工养殖导致珍珠泛滥全面贬值。现在的珍珠可是很值钱的!
将盛放珍珠的箱子捆在背上,陆离又搬了一箱金子,一边走,一边倒出来,凌的洒了一路。
这是给指路的,告诉别
王家的宝库在哪。
只要有看到了,那么……王家的宝库就保不住了。
一路倒完这箱金子,陆离将箱子丢进荷塘,转身钻出了王家大院,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回到家里,陆离先把一箱子珍珠收了起来,然后把身上这套假冒的行脱下,包成一团,塞进火炉烧了个
净。
然后……平安无事,天下大吉,上床睡觉!
……
第二天,一场惊天大案发!
泾河岸边,七个黑衣,六死一重伤。
白沙乡王家大院,王家家主连同三个儿子,通通死了个净。银库被哄抢。王家各房旁支都在争夺王家的家产,闹成了一锅粥。
从重伤的黑嘴里,以及王家一个被打晕的小厮嘴里,华亭县衙得知:这是倭寇作案!
另外……那群死在河边上的黑衣,也牵扯出另一件大案。王家买通山匪,意图炸断河堤,水淹四乡。
重伤的黑衣是
证,现场还留下了挖掘的工具和痕迹,甚至还找到了几百斤火药。
这下……整个华亭县,甚至是整个松江府,上上下下的吓得不轻。
倭寇流窜作案,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大明朝沿海一带,到处都闹倭寇呢!没攻城略地,只是杀了几个匪徒,杀了王家的,抢了王家的银子,已经算是小事
了。
反而是王家闹出来的炸河堤事件,实在是太过骇听闻。
幸亏那个“倭寇”撞上了,要不然,真让他们炸断河堤,华亭县最少都要淹掉四个乡。
这个年代的官府衙门,自然没有什么保密可言。尤其是王家垮台的
况下,更加没
会替王家保密。
不到两天,王家意图炸毁泾河,水淹四乡,丧心病狂的罪恶行径,已经传遍了松江府。
松江民众一片怒骂!
尤其是华亭县的民众,对王家的痛恨怒骂之声,简直沸反盈天。
王家丧心病狂之举,已经千夫所指。
这里面,出力最大,闹得最凶的,还是那些读书。
虽说大明朝的读书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这些年轻的读书
,还不是饱经世故的老官宦,还存着“良知”和“正义”。
这个年代,舆论是掌握在读书手里的。
一时之间,讨伐王家的文章遍地都是,读书群体对王家的斑斑劣迹,大肆
诛笔伐。
在这种况下,即使是徐家,也不能出面保下王家了。毕竟……虽然田产二十四万亩,
家徐阁老还是清流,也是要脸的!
对于徐阁老的“清流”,陆离想起了后世一句著名的话:虽然我抽烟喝酒,打架骂,纹身,泡夜店,但我还是个好
孩!
徐家对王家不再搭理,甚至还划清了界线,做出一副“不屑与鼠辈为伍”的姿态。
一则王家成事不足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