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以后(2/5)

被嫡母、嫡兄弟欺负,他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此次派儿子随军出征,其实也是应付了事。

可没想到,没想到...

令狐熙心中惭愧:我这个做父亲的,问心有愧啊...

令狐兄弟向父亲问安,随后向嫡母问安,吕氏强挤出笑容,应付了几句。

随后,令狐兄弟,向自己的生母刘氏问安。

刘氏看着两个儿子,哽咽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她没想到,儿子竟然这么有出息,没想到,自己一个卑微的婢女,竟然母凭子贵,得封“县君”。

握着儿子的手,想要说些什么,却已经是泪如雨下。

母子仨人头痛哭,哭声震天,令狐熙黯然神伤,吕氏和儿子们则颇为尴尬的站着。

旁边,陪同两位功臣回乡的官员,见着此情此景,不好打断,便向外面看热闹的村民,宣读起令狐兄弟立下的功绩,以及朝廷的封赏。

这就是正式通告的意思。

好让令狐兄弟享受一下衣锦还乡的滋味,也让百姓们都知道,朝廷绝不会亏待有功之人

只要为国效忠,立下功劳,就一定会有回报。

围观的人们,聚精会神听着宣读,人群当众,年幼的令狐琦,吃力的理解着自己听到的内容。

他刚到开蒙的年纪,大人们说的话,他难以理解,但是,勉强能听出来,两位对自己很好的“七郎君”、“九郎君”,如今不得了了。

七郎君、九郎君,为国效命,立下大功,所以,皇帝给他们封大官。

于是,七郎君、九郎君,连带着他们的母亲,都会过上好日子。

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令狐琦,由此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以后,我、我也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

阳光明媚的下午,令狐氏族学内响起钟声,这是放学的钟声,学童们收拾文具,背着挎包,欢呼着跑出学堂,往家里跑去。

正要离开的令狐琦,被先生留住,而且族长也来了。

令狐琦有些不安,以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先生要把他赶出族学,所以族长才会过来。

“阿琦,我听先生说了,你的成绩一直不错,是族学里的佼佼者。”白发苍苍的族长,和蔼的对他说。

“你已经十岁了,想不想去州学读书?”

令狐琦闻言一喜:去州学读书?当然想啊!

但没说话,摇摇头:“不,族长,我、我不想读书了...”

“嗯?”族长闻言有些意外,看看先生,再看向令狐琦:“你,为何不想读书?”

“我,我要帮我娘干活,我,我已经长大了..”令狐琦低着头,看着脚尖,眼睛溢出泪水。

他想读书,可是,母亲好辛苦,从早忙到晚,他看在眼里,心里好难受。

“是这样啊..”族长看着这个少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学堂的先生,多次向他说过,令狐琦是难得的读书种子,所以,这娃儿是他们族里的希望。

虽然令狐休、令狐绪兄弟又升了官,但是,想要宗族枝繁叶茂,科举这边,不能落下。

族长很快做了决定:“阿琦,你想读书么?想的话,从明天起,你娘不用那么辛苦了。”

“以后,族里会按月拨钱粮给你家,你到城里州学,好好读书,你娘陪你在城里读书,不用受苦受累。”

令狐琦抬起头,满是惊喜的问:“真、真的么?”

见族长点点头,先生笑眯眯的看着他,令狐熙大喜过望,接连鞠了几个躬,然后拔腿就跑。

他要把这个好消息,立刻告诉母亲。

小小的身影,奔跑在土路上,路两旁的棉花田,点缀着朵朵白云。

五年了,从西域引种的棉花,已经在陇右各地种植,现在,是收获的时节,许多男女弯着腰,在棉田里摘棉花。

令狐琦四处张望,很快看到了母亲的背影,欢呼着跑过去:“娘,娘!族长说了,让我去州学读书!!”

“族长说了,以后,娘不用这么辛苦了!!”

。。。。。。

夜,洛阳城里灯火通明,各条街道旁一盏盏明亮的煤气灯,汇聚成灿烂星汉,几乎要把整个夜空照亮。

新洛阳已经落成十余年,比起汉魏洛阳城,新洛阳城规模更加庞大,更加宏伟,尤其夜间照明,因为有了煤气灯,洛阳的夜晚,十分璀璨。

进京赶考的兰州学子令狐琦,坐在馆舍二楼的窗边,看着外面的灯光,感慨:“不夜城,果然名不虚传。”

几位学子闻言笑道:“令狐兄这话说的,兰州金城也有不少煤气灯,同样是不夜城嘛。”

“我可是听说,朝廷开西域商路后,对棉花需求极大,河西、陇右各地,许多种植园里的棉花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