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主业(续)(1/2)
怀荒东廓,马市边,武备店内,于豆和随从在验货,这地方只有持证(许可证)的商号,才可内进行
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他们验的货,是各种兵器和铠甲。
于豆在这里定了三百领扎甲,含兜鍪,以及三百对应的武备,价钱可不便宜。
更别说只有“持证者”才能购买的轰天雷(数量有限制),再贵也得买些。
再加上员死亡后的“安家费”(押在钱庄),以及雇佣
手的费用,加起来,可是一笔巨资。
如果把这些投视作本金,做买卖后赚取的利润,可以是数倍。
前提是“买卖”做成了。
于豆和随从仔细抽查着兵器铠甲,不敢大意,毕竟花了许多钱,不是路边捡的烂。
有随从第一次见识铠甲买卖的场面,心中不安。
若在以往,铠甲是禁品,哪里能拿来当商品卖,可如今,也不知朝廷是缺钱了,还是不在乎,在边地变相对铠甲解禁了。
如此一来,铠甲必然大量流民间,进而导致各地治安状况急转直下。
拦路打劫的强盗,有铠甲,四处流窜的马贼,有铠甲,那些聚族而居的强宗著姓,必然私下里囤积铠甲,必要时拿出来用。
而那些贫穷的原部落,也会弄些铠甲,
后抢劫边地,愈发有恃无恐。
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当然,原经商的商队,以及他们这样的队伍,总是要有铠甲护体,
心才定一些。
也许,朝廷是权衡利弊,才有这样的决定。
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于豆忙了一通,和随从算是验完货,然后锁好木箱,上封条,锁在武备店的库房里。
这是规矩,官府即便销售铠甲,也不允许城内到处都是甲士转悠。
所以各商队在这里买了铠甲之后,除非立刻带着出门(出城),否则就得锁在武备店的库房里。
算是寄存,暂不收费。
于豆和随从忙完之后,出了门,却见太阳西沉,一天就要过去。
他走在街道上,看着过往行,又抬
看着猩红的漫天晚霞,信心满满。
边贸大兴,做买卖当然很有赚,可哪有抢劫、抓
隶
利?
突厥当年不过是柔然的锻,若突厥
一门心思做买卖,赚钱再多,能有多少?能把大半
原都买下来么?
可突厥选择造反,选择打仗,打赢了,就什么都有了!
所以,于豆不满足于做个富家翁,刚好朝廷实行各项新政,要经略原,于是他乘风而起,拉起上百
规模的马队,
原,抢劫那些不归顺的部落。
搜刮财物后,把牲畜直接转卖给在附近放牧的“己方部落”,把和孩子带回来。
漂亮、健康的留着,其他
,卖给商号。
这就是于豆的买卖,是他的主业,去年做了一年,收获颇丰,连本带利赚回来,今年继续。
他明白‘牙’其实是做不久的,新开的商号,以及初来乍到的部落,相互间迟早会熟悉起来。
他不是贪图牙撮合买卖的那一点提成,而是要通过牵线搭桥来发展
脉,建立信用,尽快把名声打响。
既要和部落酋长混成“自己”,也要和各商号结下
,让别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信用。
如此一来,他带着队伍在原上晃悠、寻找目标的时候,就能从其他部落
中问到有用的消息。
只要能做到消息灵通,无论是偷袭或者撤退、突围,都能来去自如。
况且,认识的部落酋长多,在原上抢劫之后,就近转卖牲畜也方便。
否则,临时碰到陌生部落,对方心中提防,己方想靠近都未必行得通,遑论“销赃”、打听消息?
打劫归来、返回边城后,还得将手上的俘虏卖给商号,若和商号掌柜是老相识,总是会方便许多,能尽快脱手。
毕竟婢每
都要吃喝,这也是开支。
另外,他有军职在身,若能做到消息灵通,获得关键的消息,那就有立大功的机会,立了大功,就能晋升。
关键的消息,可以是某某突厥大官到了哪个地区,亦或是某某地区,突厥正在集结...
这种消息十分重要且珍贵无比,买却买不来,要想靠不断地侦查来获取,跑断腿都未必听得到半点风声。
所以,于豆要借助在原上四处放牧的部落,以其为耳目,关注
原上的风吹
动。
他给自己规划的“主业”,就是带着马队在原里游
,抢劫、抓
隶,以此不断积累资金,扩大队伍。
顺便刺探各类消息,一旦发现机会,就偷袭突厥部落,杀几个大官、大酋长,立军功。
壮大队伍,积累资金,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