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包裹(1/3)
临近午时,太行山,滏陉某路段,自东向西行进的队伍,几乎挤满了路面。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当中,临陡坡且转弯、下坡的这处路段,尤为拥堵。
推着独车运粮的青壮,到了这个路段,一个个面色凝重起来。
虽然路面不算窄,可以过双车,但到了下坡路段,只要稍不留神,脚下一滑,就会连
带车都滚下山坡,连尸骨都捡不回来。
也亏得独车前后都有车把,可以一
拉,一
推,所以,到了这种下坡山路,两个
驾驭独
车还是颇为稳妥的。
“换鞋,换鞋!!鞋磨平了的就赶紧换鞋,没鞋子的就光脚,不然滚下去,命就没了!!”
几个指挥通的年轻
呼喊着,等着下坡的青壮们赶紧低
看自己脚上的
鞋。、
这几个年轻,在道路临陡坡一侧站着,脚后数寸就是陡坡,却浑然不惧。
他们身着戎服,脖子挂着哨子,手里举着小旗,腰挂佩刀,戴藤编安全帽,指挥着
通。
小心下坡的推车青壮,好奇的看着这几个年轻,见其身上捆着“安全绳”,算是明白为何敢冒险了。
一个个车慢慢旋转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独
车不断地通过这个路段,下了坡,走在平缓的道路上,青壮们都松了一
气。
而那几个在转弯坡道指挥通的年轻
,依旧在原地挥舞着旗帜,不时高声提醒“注意脚下打滑!”
他们是军校生,如今在军中实习,负责粮运输,所以不仅要指挥
通,还得统计“车流量”。
有手中拿着“机械计数器”,过一辆车就按一下按键,于是计数器的码表就转动一下,累计一个数。
再加上怀表,每过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就能算得“每小时车流量”,若发现异常,就要通过望远镜和旗帜,向远处的另一个观察点传递消息。
就这么传到“指挥部”。
目的,当然就是确保各路段的“车流量”维持在正常水平,确保粮的“
输送量”不低于方案的要求。
与此同时,严格执行“兵、粮分流”的行军计划。
因为官军西征,行军的兵马,以及粮,都要通过这条滏
陉进行。
但道路的通过能力有限,如果兵马和辎重队混合在一起行军,极易会引发拥堵,影响行军速度。
所以,按照战前所拟定的行军计划,滏陉要提升“道路通过率”,必须实行“兵、粮分流”。
一天之内,某个时段走粮车,这时,兵马休息;某个时段走兵马,这时,粮车让道,民夫们休息。
两者错进行,以此保证道路的“通过率”,所以,需要
沿途值班,指挥
通。
后勤运输,比起上战场打仗,无聊许多,却是军校生们必须经历的实习,因为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先行。
而组织粮运输,也是锻炼组织能力的一个办法。
不一会,时间到,陆续下坡的粮队,在押队兵卒的指挥下,于平地路段凉地区休息、吃
粮,让出主路。
在转弯斜坡处值班的军校生,不解安全绳,来到路的另一侧,靠着石壁坐下,掏出随身携带的粮,打开水壶,吃喝起来。
当中一,指着眼前群山,说:“你们可知,上党这个地名有何意思?”
眼前群山,并不是上党地区,因为上党在西边,滏陉的西端。
其他几个同学来了兴致:“王郎,你看过许多书,想来知道?”
“嗯。”王頍点点,开始掉书袋:“《释名》有云,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
这下,其他听明白了:“这就是山上高台的意思啊,难怪战国时,赵国和秦国要争上党,才有了长平之战。”
“对,上党地区,如同高台。”王頍比划着手势,讲解着上党地形。
“上党位于太行山中,居高临下,兵马往东,可河北,攻邺。”
“兵马往南,可河内,渡过黄河,就能抵达洛阳。”
“兵马往西,可将河东地区拦腰截断,往北,可攻晋阳。”
“所以,当时,韩国见守不住上党地区后,便把上党让给赵国,而赵国明白上党不能让秦国占了,于是奋力来守。”
“秦国得了上党,便可多面出击,让赵国防不胜防,所以,对上党地区也是志在必得。”
“现在,我军分南北两路,北路行军走井陉直晋阳,南路行军走滏
陉来取上党地区,算是南北呼应,此为题中应有之意。”
“北路行军直扑晋阳,此为攻城,南路行军直扑上党郡,此为打援,拿下上党地区,再向西行军,可抵平阳,截断周军援齐(晋阳)的道路。”
他又指向南面:“若洛阳周军北犯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