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桃杀三士(3/4)

后,敲锣打鼓上任,开始四年的任期...”

黄姈只觉难以置信:“这怎么能行?让官僚们自行决定八座尚书的人选,而且还四年任期,这不是乱套了?”

“为了争位置,官员们就会结成朋党,相互间排挤、倾轧,迟早要出现党争,这是要出大事的!”

“皇帝无权决定八座尚书人选,只能被动认可?这和被架空有何区别?”

“八座尚书,每个都是四年一任,不得连任,国策哪来的稳定而言?”

李笠闻言笑起来:“我只是提个概念,具体事项可以具体分析、完善嘛。”

“四年任期不合适,可以适当延长,五年?六年?都可以考虑。”

“皇帝可以靠御史台来监督、敲打八座尚书,甚至按规矩来弹劾、罢免,另选,当然,这要有一套规则。”

“至于党争,确实是个问题,官员们一旦拉帮结派,相互倾轧,对人不对事,那...”

李笠挠挠头,他说这些话,当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仔细想过,而官员一旦结派,恶性竞争,导致党争失控,确实误国。

“我觉得,相应的体制约束,或许会有纠错的效果。”李笠还是觉得这个构思有可行性,当然,一切都要以现实为基础。

现实,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现状,要在现实的基础上适当改进。

而不能异想天开,直接把后世的政治制度“移植”过来,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

“这、这也太....”黄姈还是无法接受如此奇特的想法,李笠笑着笑着,忽然收起笑容:

“这就是二桃杀三士,把行政权和选举八座尚书的权力,让渡给官僚群体,让他们在协助皇帝管理国家的同时,内部开始分化。”

“他们相互掣肘,就无法形成尾大不掉的独相,这不好么?”

“皇权的根本在哪里?最重要的不是行政权,是军权!”

“开国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是因为他是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握有强军,这才是关键。”

“皇帝得国,来自拥有军队,皇帝失国,是因为失去了军队,皇帝要坐稳位置,关键在军权。”

“而一个王朝想要根基牢固,就得尽可能拉拢更多的利益群体进入体制,维护体制,那么,皇帝不让利,不分权,人家凭什么向你效忠、为你认真办事?”

“把行政权、尚书选举权让渡给官僚、权贵们,制定游戏规则,让各方利益群体,都有机会根据游戏规则,定期去争八座尚书之位。”

“他们成为新体制的受益者,新体制维护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对新王朝的忠心,自然就大了许多。”

“谁敢挑战这个规则,就是和所有人作对,成为公敌。”

“皇帝手握军权,作为规则的维护人,以及最终裁决人,不用直接下场和人精们博弈,又能坐稳位置,平衡各方势力,这就是我想要的局面..”

“资质平庸的皇帝,未成年的皇帝,靠着制度保证平衡,保证各方皆大欢喜,这不好么?”

黄姈听着听着,有些激动,但很快冷静下来:“这真的可行么?会不会是一厢情愿?”

“亦或是实施起来,效果没那么好?”

说着说着,她想到李笠提出的问题:一旦皇帝乱来,胡作非为,那么,拥有军权的皇帝,随时可以推翻这个游戏规则。

但要制约皇帝乱来,本身就存在一个问题:能够制约皇帝的就只有权臣,而当这样的权臣必然掌握军队。

当这样的权臣出现后,皇帝也差不多要变成傀儡了。

李笠回答:“皇帝掌握军队,同样需要帮手,那就是勋贵。”

“勋贵若给皇帝干活,尤其是干那种犯众怒的脏活,那是要有利益回报的。”

“过去,勋贵们想要更进一步,想要入中枢,办法不多,但最好用的办法就是投机,参与宫变。”

“齐国的教训,就是晋阳武勋们为了抓权,一有机会就发动宫变,拥戴某位皇弟夺位,如此一来,他们就能获取可客观的政治利益。”

“所以,齐国不断地兄终弟及,就是勋贵们在推波助澜,他们为了避免中枢为邺城官僚把持,选择拥护某位皇子发动宫变,以此成为夺位功臣。”

“他们通过这样的投机,获取政治利益,每一次的效果都不错,自然就乐此不彼。”

“那么,当勋贵们可以通过体制内的游戏规则进入中枢,或者推选代理人入中枢,维护自己的利益,冒险投机的欲望,就降低了不少。”

李笠接过黄姈递来的手巾,洗完脸,继续说:

“如果,中军的基层,被管兵的军士,以及军校毕业的基层军官把持,这些人,更倾向于效忠体制,而不是效忠主将。”

“这些基层军官、军士,出身各个阶层,可以是官宦子弟,可以是地方豪族子弟,可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