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需求(2/3)
他们看向父亲的眼神,充满了钦佩:父亲果然厉害!
“需求,注意这个词,需求。”李笠把笔递给李时,看着儿子们,缓缓说:
“我们推销物品、消息、内容以及想法,想要别购买或者认同,一定要注意这个词,如果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这样,别就会买你的东西,或者认同你的想法。”
“小到与往,大到国家大事,都是如此。”
几个半大不大的皇子,似懂非懂的点点,而李时拿着毛笔,若有所思。
向客推销服玩器物,没有购买的需求,就创造购买的需求...
卖东西是这样,那么,观点呢?
推行一项政策呢?
他想到了之前,在恒安时,父亲对自己说起狼群、牧羊、羊、狗、
狼的事
。
。。。。。。
崇山峻岭之中,大量兵马走在山路上,队伍长度有十余里,宛若一条大蛇穿行在群山之中。
这是行进中的楚军,他们要翻越太行山,返回河北。
时值正午,队伍停下,将士们纷纷寻找凉之处休息,而负责警戒的队伍则分布在高处,警惕的盯着四周。
一棵大树下,李时趁着休息的间隙,和父亲讲起自己的心得。
突厥此次吃了大败仗,接下来在一定时期内,对原(东部
原)的控制必然无力。
那么,既然中原朝廷扶持某个部落酋长与突厥抗衡,形同养虎为患,那可以换个思路。
找一些弱小的狼,驯化成猎犬,再让这些猎犬,成群结队去追击狼群,协助牧羊保护羊群,不好么?
这些猎犬,原本是狼,所以熟悉狼群的生活方式,能够追寻对方的行动轨迹,不比牧羊自己去对付狼群方便许多?
具体怎么训化猎犬,怎么确保猎犬听话,怎么确保猎犬与狼群搏斗的积极,确保猎犬不会又变成狼,具体再说。
李笠见儿子能想到这一层,很高兴,便问:“那么,怎么训化猎犬,怎么确保猎犬的积极和忠诚呢?”
“推销,就像推销一样!”李时激动起来,父亲之前给他们上了一次课,教他们怎么推销物品,他从中获得启发。
“牧羊想要猎犬听话,让猎犬愿意玩命
活,确保
原安宁,那么,要如何推销这个想法让他们接受呢?当然是需求。”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一句话概括,过好子...”
“如果可以,至少冬天时,能有个温暖的过冬营地,不缺盐,不饿肚子,不想自己和家安全几乎没有保障。”
“游牧生活很辛苦,如果可以,他们也想定居,但又不会种田,也不想被中原朝廷管得太严。”
李时的思绪,如同溃坝的洪水,汹涌扑来,一时间不知该怎么简要的说,所以絮絮叨叨。
李笠却听出儿子的想法是什么,而这想法,和他的方案有些相似。
没错,与其冒着养虎为患的风险,扶持某个部落酋长成为原可汗,不如,将一些部落或边地豪强群体,培养为中原王朝在
原上的猎犬。
这些部落和群体,可以通过不断讨伐原部落,获取
、战利品,既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因此从中原王朝那里,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
但他们即是雇佣兵类型的武装群体,却又是武装行商的商队,将中原产出的各类物资,销售给原部落。
又把原上的产出,以及所劫掠部落的
,运到中原销售,以此谋利。
就是做中原和原之间的“中间商”,以及“商业秩序”维护者,变相对
原进行“减丁”。
而中原朝廷,给予这些部落、群体以必要的支持,确保对方的“活力”。
譬如武装他们,给他们提供稳固的后方据点,承认他们对新拿下的地盘有管辖权。
又提供充沛的货源,鼓励他们把生意做大,让为朝廷卖命时立下战功的,在体制内有上升空间。
如此起来,这些以别样组织形式存在的群体,就会极度依附中原朝廷,如同凶猛的猎犬,对原上的敌
张牙舞爪。
平里撕咬群狼,不让其形成有威胁的狼群,必要时,协助牧羊
(官军)歼灭有威胁的狼群。
并协助牧羊控制
原上重要水源、牧场,确保
原上无法出现规模过大的狼群。
用贸易互惠而不是上下级隶属的利益捆绑,使得这种群体的忠心超越个道德,变成中原朝廷忠诚的马前卒,以及“中间商”。
这样的群体,可以有很多,相互间并无隶属,只对中原朝廷效忠。
他们必须把自己和中原朝廷捆绑在一起,利益和前途才能有保障,那么无论是谁当了领,都得服从群体利益需求。
如此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