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技巧(1/2)
上午,风雨大作,淮一隅,某新设机构内,一座二层砖楼里,学生们正在听老师授课,丝毫未被外面的风雨声
扰。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听课的学生,大多是中年,面容大多沧桑,而授课的老师,却是个大概二十出
的年轻
。
年轻神气十足,站在墙壁前,一边讲话,一边以白色的“
笔”,在墙上挂着的“黑板”上写字,或者画画。
学生之中,年过四旬的乔柳,端端正正的坐着,听老师讲课,他手里拿着笔,时不时在记录本上做记录。
本来,乔柳对这所谓“老师”的能力十分质疑,毕竟他可是出身世代相传的刑狱吏家,知道很多“技巧”,不到这黄毛小儿来教训。
结果,开课后,对方所讲内容,让他错愕:询问技巧,可比他家传的技巧要强。
譬如,现在,年轻所讲的“诱导
询问技巧”,可就是他老乔家世世代代在公廨稳稳混一
饭的法宝。
什么是“诱导询问技巧”?就是话术。
公廨刑狱吏,若通这种话术,可以诱导被抓的嫌疑
,接受询问的证
,说出刑狱吏想要的结果。
做到极致,可以诱导瞎子承认自己偷看寡洗澡;
可以诱导哑承认自己四处造谣,诬陷别
做了某些坏事;
可以诱导老妪,指认守寡儿虐待自己多年,哪怕这个儿
一直未改嫁,为老妪尽孝许多年、对老妪好的如同对待生母;
可以诱导孩童,指认某某过路意图拐卖,或者做了某些坏事,哪怕这个路
只是路过,什么都没做。
简而言之,只要通话术,可以左右问案时的
供走向,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
如此一来,只要问案的父母官不通刑狱,那么一起普通民间纠纷案件的原告和被告,会被他们这些刑狱吏,吃得死死的。
当然,碰上了命案,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顿丰盛的酒席。
吃完原告吃被告,左右逢源,要好处,并以被关大牢的犯
(嫌疑犯)来拿捏家属,大赚一笔。
所以,这种技巧一般都是吏家家传,传男不传,传内不传外。
若一个刑狱吏既无子嗣,也无族亲,便会带徒弟活,但得徒弟识相,知道孝敬,吏员才会认真传授各种技巧。
结果现在,各种询问技巧被编制成“教材”,在这培训班里,对来自各地的积年老吏进行“培训”。
培训结束后,他们作为提刑司的官或吏,就要在实际问案过程里,避免明令禁止的“诱导询问”,而是要进行“
叉式询问”。
确保对原告、被告以及证的询问,从一开始,就秉持公正原则。
而不是预设立场,预设陷阱,恶意诱导案件走向。
不能为了案,随便栽赃陷害一个无辜的百姓。
那么,提刑司员的问案过程,无论是证
的
供,还是对应的问案
员的提问,都要记录在案,作为卷宗存档。
提刑司的各级提刑官,会对上报的案件卷宗进行核查,如果发现供档案里,问案
员有诱导
询问的可能,那么这个
供,就要判定为有问题。
建立在此供之上对案
的推断,以及审判结果、量刑,存疑,要打回重审。
甚至有提刑官来主持重申。
所以,培训班今开的这堂课,介绍何为“诱导
询问”,不是为了教吏员们如何用话术去诱导嫌疑
、证
,而是要知道如何避免在问案过程中,出现诱导
询问。
乔柳听年轻的老师讲解各种“诱导询问”的案例,越听越觉得心凉,因为他发现,自己家传的各种技巧,在这帮号称“专业
士”的年轻
面前,平平无奇。
他以为的祖传宝贝,在别那里,不值一文。
怎么会这样?果然徐州和饶州出来的刑狱吏,比别处诈许多!
乔柳觉得有些惆怅,不过,更多的是激动。
询问技巧,培训班在教,验尸的学问,也在教。
譬如,火场里发现的死者,验尸时若发现喉咙没有烟灰,那就意味着此是先死了,才会被放置于火场里。
因为死了不能呼吸,烟灰自然就不会进
肺部,甚至连气管都不会进
。
同理,一个从河里捞上来的死者,验尸时若发现肺部没有大量进水,说明此是死后被扔
水中。
又有一些技巧,譬如死后,腐烂现象会随着时间不同,腐烂程度有所不同。
且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相比,相同的“死后时间”,尸体腐烂程度也会不同。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这种腐烂程度和时间的关系,有迹可循,办案员可以通过验尸,判断死者死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