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沉迷(1/2)
午后,方山津西,税关附近的易市场内,各
易大厅里,无数的买卖双方正在讨价还价,
声鼎沸,热闹非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携带货物过关的,在
易市场里有一个临时摊位,他们以卖主的身份,在此“守株待兔”,与进
市场、寻求进货的买主进行
易。
这种易为一对一的讨价还价,也是最常见的
易方式。
若价格谈不拢,议价的潜在买主离开,再有经过,若对货物感兴趣,于是新一
一对一的讨价还价开始。
而易市场里,有好几种
易制度,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进行,实行的是“竞价
易”,以激烈的价格竞争,刺激着买主和卖主的心脏。
一处大厅外,滞留建康的湘州商贾毕隽,听着厅内那声嘶力竭的喊声,看着手中的资料,眉紧锁。
如今是九月十,本来此时他应该已回到家乡,和亲朋好友共度九九重阳节。
但是数月前他来到建康后,恰逢建康实行新税制,陆续实施了许多新制度,他和许多行商一样,发现其中颇有蹊跷,不由自主留下来,要好好琢磨一番。
毕隽让堂弟毕庆带着在建康购买的货物返回湘州,自己则与许多湘州老乡一道,成里蹲在东西二津的
易市场里,研究新制度下的各种
易规则。
其中的“竞价易”,是他们,以及无数商贾研究的重点。
研究来研究去,研究者们不知不觉沉迷其中。
所谓的竞价易,其实没什么特别之处,做买卖的
都知道什么是“竞价”,但
易市场里的竞价
易分很多方式。
其一,经有信誉的驵侩,对过关的货物进行“定品”,然后,将这些货物集中起来,一个个进行“竞拍”,由一群买家对各个货物进行叫价。
价高者得货物。
其二,经过“定品”的货物,由一群买家开价,但只开价一次:价格写在纸上,然后由主持者公布,价高者得货物。
这两种竞价方式很常见,以买卖双方的关系而言,是一对多,即一个货物(卖主),对多个买主。
只不过卖主不叫价,而是买主相互竞价而已。
易市场的竞价
易,又有另一种方式,为多对多。
即多个同类货物(卖主),对多个买主。
在易主持者的主持下,买主对货物开价,开价会变,卖主也对自己的货物开价,不是一
价,而是根据买主们的开价,调整自己货物的售价。
这种竞价易中,买卖双方博弈,而买主之间、卖主之间也在博弈,所有
都在竞价。
当然,具体作,是由
易市场提供场所、“主持
”,并制定规则,维持
易秩序,并确保
易的最终完成。
易时,买卖双方不得直接开价,而是要通过名为“经纪”或“
易员”的驵侩,来实现“讨价还价”。
可以说,这种易方式极其刺激,若
作得当,买卖双方均可以获取比正常
易方式更大的利润。
但不适用于所有类型货物的易,只有那些价格波动大的货物,才能在这种竞价
易之中,将利润最大化。
即便如此,适用于竞价易的货物有很多,建康作为一国之都,户数进三十万户的大都会,每
产生巨大的需求,使得各地货物云集。
那么,按照现在的况来看,必然会有形形色色的货物在东西二津附近的
易市场里销售、集散,每
都产生巨大的
易额。
其中,竞价易本身,就产生了新的盈利方式,那就是在
易市场里不停转卖货物,只要处理得当,一样可以赚大钱。
即在吃透各种易规则的前提下,备好充足资金,不需要奔波外地进货、贩卖,只需要守在建康的
易市场里,不停地参与竞价
易来转卖货物,就能实现可观的盈利。
如此一来,既省去了行商的奔波之苦,也避免了坐贾因为货源而受制于的烦恼。
毕隽悟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留在建康,好好琢磨一下各种易规则,等熟悉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发财大计了。
悟到这点的很多,因为正常商贾都能很轻易看出其中蕴含的商机,所以,聚集在
易市场的
越来越多,不仅做买卖,也在学着做新的买卖。
学着学着,沉迷其中。
而易市场为了更好的“营业”,特地编制、销售“说明书”,对
易市场的各种
易、征税规则进行详细介绍。
尤其针对各类竞价易,着墨较多。
最复杂的“多对多”竞价易,因为规则颇多,又要举例加以说明,方便读者理解,故而
易市场特地编制单独的一本“说明书”。
是一“本”,而不是一“卷”。
将一张张纸用细线装订成“册”,也就是装订成“本”,翻阅起来颇为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