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心情(续)(1/2)
寒山城南,远郊,大片苜蓿田里,李笠带着薛氏姊妹漫步其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薛氏姊妹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苜蓿田,仿佛身处紫色的花海之中,姊姊薛月嫦高兴得翩翩起舞,仿佛在花从中飞舞的蝴蝶。
妹妹薛月娥则吹起笛子,为姊姊伴奏。
姊妹俩从小接受歌舞训练,基本功扎实,两产后身材恢复得不错,所以薛月嫦舞姿依旧优美迷
。
薛月娥吹着笛子,并不是呆呆站着,同样随着旋律轻轻起舞,让李笠看着看着,只觉心大好。
再看看眼前一片紫色,渐渐了神。
马吃,这是常识,但牧
也分种类,其营养含量高低,决定了马匹的生长速度。
原上的马,走到哪吃到哪,有
就能活,但要承担“重任”,还得喂
饲料。
被役使的马,无论是战马、驮马、骑乘马,因为负担大幅增加,所以随便吃
只能确保“饿不死”,却不能保证“有力气”。
道理和一样,一个
若每
喝稀饭也能活,却
不了重体力活。
无论是下地活还是扛大包,重体力劳动者的饮食总是要尽可能的好。
战马也是如此,毕竟要托着两三百斤的负重(和
身上穿着的铠甲)在战场上疾驰,亦或是大范围迂回,本身必须强壮有力,且有耐力。
那么,战马吃的牧(饲料),搭配
饲料,必须富含营养才能长得膘肥体壮。
所谓的营养,其中就包括蛋白质,如此方能长。
蛋白质指的是植物蛋白,而苜蓿的蛋白质含量在牧之中属于较高水准,紫花苜蓿则是苜蓿之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少数品种。
这是李笠那一世从闲谈中知道的知识。
同样吃一斤料,马从苜蓿里摄
的蛋白质,要比寻常野
高得多,正如
同样吃一碗饭,吃稀饭和吃
饭的效果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马吃的是野,即便整天都在吃,摄
的营养也很少,虽然不至于饿死,却很难长得高大健壮。
但马若全用饲料喂养,成本过高,大规模养殖根本养不起,所以折中的办法,就是大量种植优质牧
——苜蓿,确保马吃得好。
据说在汉时,苜蓿自大宛传中原,有黄花苜蓿、紫花苜蓿等种类,数百年过去,苜蓿作为牧
在中原地区广泛种植。
所以李笠组织力物力,开辟荒地,引种紫花苜蓿,作为战马的主要
粮。
富含植物蛋白的大豆(菽),同样也在种植,作为饲料使用。
李笠这么费尽心思种植牧,为的就是确保战马能有充分的蛋白质摄
,经过锻炼,能够明显长
,力量自然就会随之增加。
又喂粟米,让战马摄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能够快速长膘(脂肪),耐力自然就会增加,关键时刻熬得住持续作战。
这需要投大量资金,光靠种田是办不到的,而繁殖鱼苗获取的
利,在养马的巨大开支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
想着想着,李笠觉得有些烦躁。
本来这该是朝廷马政该解决的事,如今他一个徐州刺史,‘自筹资金’种牧
而不是种粮食,这叫什么事?
朝中衮衮诸公,对马政根本就不上心。
这也怪不得朝堂“大佬”不上心,毕竟马政是朝廷的事,是皇帝的事。
而皇帝...皇帝倒还算正常,继位以来的所作所为,李笠认为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既没有沉迷酒色、荒废朝政,也没有屠戮大臣、士大夫,更没有什么倒行逆施,很少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即位后,接连平定叛、收复失地,虽然没能收回益、梁,却新得沔北及淮北徐州。
虽然连年用兵,但不算是穷兵黩武,大体上来说,也不怎么折腾百姓。
当今天子从先帝手中接过的风雨飘摇的江山,如今六年过去,算得上‘风波平’。
按照传统眼光来看,当今天子称得上守成之君。
可问题是,这位守成之君接过的是个烂摊子,烂得要散架的那种。
光靠守,可守不住,得改革,剔除腐、剐掉烂疮,国家才会恢复生机。
之所以如今表面光鲜,全靠这几年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来续命,但当年先帝遗留下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迟早还会发作。
这不是李笠胡思想,他仔细观察过如今时局,发现侯景之
发前梁国存在的问题,现在大多数依旧如故,并没有得到解决。
就和开车一样,一个年逾八旬的老,开着一辆故障重重、随时都会失控的汽车,行驶在险峻的山路上。
驾驶员突然脑溢血,前方是连续几个急转弯,稍有不慎就会坠落山崖。
其子坐在驾驶座,握着方向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