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四两拨千斤(2/3)
他这只蝼蚁吹了一气,吹得恰到好处,到最后便能形成一场天地为之色变的风
。
这场风下来,鄱阳郡廨不敢有丝毫枉法的念
,而鄱阳城王府,恐怕会变得‘
净净’。
昔那些在鄱阳城里横行霸道的王府中
,一个个,全都要完蛋!
想到这里,李笠就觉得痛快,他已经听到风声,即将有一场巨变在鄱阳发生,于是重复起那晚从王府逃出来时,发下的誓言:
“不把别当
是吧?你们就不要做
了!
。。。。。。
郡廨,湘东王府谘议参军徐君蒨正在提审李笠,不久前,他收到姊夫、湘东王的亲笔信,信中行文十分‘生动’,仿佛姊夫从信里跳出来,对他大骂。
因为詹良中毒身亡一案,湘东王被庐陵王弹劾,天子让湘东王上表自辩,徐君蒨能感受到姊夫的怒火,不敢怠慢,要赶紧把命案审理清楚。
虽然李笠已经被提审数次,但徐君蒨还是决定再审一次,以表明自己的‘态度端正’,不然姊夫又要不高兴了。
徐君蒨看着眼前这个小吏,问:“你和贾成从王府翻墙逃出来,天亮前躲在何处?”
“回上官,小和贾成躲在郊外,待得天亮,到城南码
,和许多等着受
帮佣的少年们求助,他们听说小
受了冤屈,要到郡廨伸冤,便如影随形。”
“那么,你在郡廨门,主动
公廨等候发落,怎么贾成不一起进去,反倒是自己跑了?”
“回上官,我俩商量了一个办法,为防万一,小在郡廨伸冤,贾成去寻阳,在州廨伸冤。”
“实在不行,贾成就去襄阳,在雍州州廨伸冤,毕竟大王是雍州刺史,而贾成是王府的仆。”
“李笠,贾成是如何去的寻阳?”
“小不知他如何去的,不过小
当时的想法,就是让贾成在城外码
搭乘过路客船,先去鄱
,再去湓城,转去寻阳。”
“李笠,王府典府丞冯帧对你的指控,你有何辩解?”
“小是冤枉的,冯典府冤枉小
,小
无法自辩,按理,既然他说小
为凶手,也该是他来找证据,而不是让小
来找,谁主张,谁举证。”
徐君蒨本来是例行公事的问话,听李笠说了句“谁主张、谁举证”,不由得多看了李笠几眼。
李笠之名,徐君蒨去年年底就听过,发生在鄱阳郡的‘鱼腹藏书’,李笠就是当事,所以这个案子上达州廨后,徐君蒨便有所了解。
所谓的‘鱼腹诗’,亦真亦假,不过徐君蒨觉得,此诗极有可能是李笠自己写的,所以,他认为此心术不正,定然是
滑小吏。
到了今年年初,鄱阳郡又出大案,鄱阳王府放债的掌柜吕全,诬告不成反坐,丢了命。
而这个本来是铁案的案子被一个给翻了,那
就是李笠。
相关卷宗,徐君蒨后来看过,李笠这个小吏接连受了鞭挞和测罚,硬是不认罪,才有了鄱阳内史柳偃的案。
鞭挞和测罚,许多成年都熬不住,而连半丁都不是的李笠,居然扛下了,这还是其他
都已经招供的
况下硬扛。
徐君蒨对此犯了嘀咕:骨这么硬的
,心术真的不正么?
现在,徐君蒨听得李笠“谁主张、谁举证”的说法,觉得这个小吏蛮有意思的,于是来了兴趣。
“李笠,这六个字,你从哪里听来的?”
“上官,小以为这不是应该的么?”李笠把手一摊,他见这‘徐参军’一表
才,说话又好听,感觉是个好官,便尝试‘讲道理’。
“譬如,小说同村王甲偷鱼,那么,应该是小
拿出王甲偷鱼的证据,而不是让王甲拿出自己没有偷鱼的证据。”
“若王甲说不是自己偷的鱼,却说是隔壁赵乙偷的,王甲提出如此主张,也该是他拿出赵乙偷鱼的证据,否则,就是诬告。”
“噢,你到是蛮会说话。”徐君蒨点点,和一同提审的鄱阳郡长史裴匡
谈几句,又问:“那么,本官接下来,要给你说的六个字,挑挑错了。”
李笠赶紧回答:“上官,小斗胆,小
话还没有说完。”
“好,你说。”
“上官,还有特,不适合‘谁主张、谁举证’,譬如...”
“譬如,小那
在王府表演‘油釜捞钱’,一应用具是王府提供的,若小
在表演过程中双手被滚油灼伤,那必然是王府备下的油有问题。”
“小作为被害
,若主张对方有错,即认为对方是加害
,那么,该是对方给出证据,证明用的油,不是真的油。”
“此即为‘谁主张、谁举证’的‘倒置’...”
问案时,徐君蒨知道李笠在王府表演过油釜捞钱,现在闻言兴趣大增:“果然油釜捞钱里的油有问题?”
旁边的裴匡咳一声,徐君蒨意识到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