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三文鱼(1/2)
上午,鄱阳城南码附近,街旁一个食摊,其上画着“鲶鱼咬竹筒”的招幌迎风招展,摊前排起长队,可见生意十分火
。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食摊伙计有十个,个个忙得不可开,堆得比
高的蒸笼频繁开启,伙计不断把各层蒸笼中的食物拿出来,又把新的食物放进去。
新的食物,不是现做,而是在别处做好、煮熟,然后用推车推来,在食摊的蒸笼里加热、保温。
不远处的一个店铺,有在往门楣上挂木制招牌,这个崭新的木制招牌上,画着一尾大鲶鱼,
中咬着一根竹筒。
在食摊前排队的们,见着如此
景,问伙计:“哟呵,你们这是要把食摊变成食肆啊!”
“嗯啊,生意好嘛,占的地方就大....”伙计们一边忙碌,一边向客们解释。
“再说了,食摊没遮挡,刮风下雨的,让老主顾们排队,那可不好。”
“等新店开张,客们就能在店里优哉游哉等着,小的们就会把要的鱼饭、鱼丸、鱼卷端上来,那不好么?”
“对了,本店新推出的三文鱼,大伙可得尝尝,质好,又有弹
,吃在嘴里,那味道不得了,每份都是三文,可不贵。”
排队的客们听着听着来了兴致:“三文鱼?这是什么鱼?之前可没听说过呀?”
伙计不厌其烦的解释:“就是每份三文的意思,无论是竹筒鱼饭,还是鱼丸、鱼卷,每份三文,便宜又实在,吃进肚里,就会觉得这三文钱花得值!”
开张不算久的“大鲇彭”食摊,一开始卖的是竹筒鱼饭,一份三文钱,好吃又实惠,所以生意火,眼见着就要变成有店铺的食肆。
如今,“大鲇彭”又推出了新的花样,那就是鱼丸、鱼卷,经过几的“新品上市优惠推广”,新老顾客都说好。
据说还有鱼糕即将“问世”,这让“大鲇彭”食摊的气愈发火
,每
排队的
都很多,除非下大雨,否则食摊绝不停业。
如此火的
气,当然引得“左邻右舍”眼热,于是乎,也有食摊、食肆开始做竹筒鱼饭。
但无论别怎么模仿,总有一点做不到,那就是价格。
“大鲇彭”的竹筒鱼饭,学起来很容易,但按着“大鲇彭”的分量来做竹筒鱼饭,没有谁能把成本压到每份三文甚至更低。
所以,即便效仿者很多,有许多食肆推出了花样百出的竹筒鱼饭或者竹筒饭,因为价格的原因,依旧竞争不过“大鲇彭”。
现在,“大鲇彭”的食摊要变成食肆,推出新品鱼丸、鱼卷,同样是三文一份,号就是“吃三文鱼,就到大鲇彭”,让其他商家
疼不已。
鱼丸、鱼卷,做法不是秘密,就是把鱼剁碎,剁成鱼糜,然后制作鱼丸、鱼卷,没什么难度。
但关键是成本,按照“大鲇彭”三文鱼的分量,一串鱼丸六个,效仿者无论怎么降低成本,都做不到每份三文还有得赚,鱼卷同样如此。
因为制作鱼糜耗时耗力,小工是要工钱的,成本再怎么降,也降不到那么低。
毫无疑问,“大鲇彭”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保持食物味的绝招不止一个,否则光是降低原材料(鱼
、竹筒、竹签)的成本,根本就做不到“三文一份”还有得赚。
这些绝招是什么?
许多商家都想知道,但“大鲇彭”的东主大鲇彭,家里多势众,其父又是有名的鱼主,其“侄”又是郡游军尉,所以没
敢动歪脑筋。
而且,据说“大鲇彭”在鄱也开了食肆,同样买三文鱼,也就是每份三文的竹筒鱼饭、鱼丸、鱼卷等。
。。。。。。
午后,鄱阳城南“大鲇彭”食肆对面,一家装潢不错的食肆二楼雅间里,一个衣着讲究的小胖子趴在窗,饶有趣味的看着对面“大鲇彭”门面。
身边,几个随从恭敬的站着,大气不敢出。
“大鲇彭”的生意很火,食肆里
满为患,伙计们忙里忙外,忙得几乎是脚不沾地。
许多客在食肆里就坐、用餐,此即为“堂食”,又有
在柜台前排队,等着买“三文鱼”然后带走,此即为“外带”。
小胖子逛街时发现“大鲇彭”的生意火,又听了“三文鱼”的名气,于是被勾起馋虫,想要一饱
福。
但食肆里都是身份卑微的食客,他不屑于和民混坐在一起,也不可能和这些
一起排队,于是到了对面的食肆,让随从去对面买“三文鱼”。
不一会,小胖子看见自己的随从从“大鲇彭”出来,两只手都拎着篮子,往这边过来,心知“三文鱼”已经买到,于是坐回位置。
又过了一会,随从拎着篮子内,其他
帮着把篮子里的食物拿出来,放在盘子里,端到小胖子面前,毕恭毕敬的说:
“郎君,这就是三文鱼,请品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