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鱼梁吏(2/2)
李笠不住点称是,吴吏曹嚷嚷了一会,转身离开。
周围的渔民听得“乌鳢”二字,看向李笠的目光变得同起来:冬天水冷,乌鳢都躲在泥淖里不出来,很难捕捉。
渔民大多知道冬天捉乌鳢很麻烦,和冬天捉青蛙差不多,基本上靠运气,运气不好,忙几天都抓不到一尾。
所以众都觉得这个小子可怜,若误了加派,怕不是要被上官吊起来抽鞭子,抽得皮开
绽。
李笠不管别目光和议论,继续杀鱼。
乌鳢就是后世所说黑鱼,凶猛,
如蛇、身如鲇,
质鲜
。
这种鱼有类似冬眠的习,当水温较低时就躲在水底泥泞,不出来活动。
所以天冷、水温低的时候,要捕捉乌鳢很麻烦,前几他就是为了完成这加派,拼了命去捕捉乌鳢。
结果在寒风中熬了几,不慎落水、染病,差点完蛋。
现在,期限就剩两,而缺额很大,除非撞大运,否则就完不成官府加派的“乌鳢之役”。
然后被吴吏曹打得皮开绽。
李笠看着吴吏曹的背影在群里消失,不以为意,心想:我有见识,应付这“乌鳢之役”应该足够了。
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笠又开始发呆,瞥见地面车辙里积水中,有一条挣扎的小鱼,心中感慨。
这就是‘涸辙之鲋’,虽然眼下还活着,但车辙里的积水迟早会涸,待到那时,小鱼就要完蛋了。
按照梁国户籍、赋役制度,十六岁及十七岁为半丁,承担半赋役,十八岁以上为全丁,承担全赋役。
规定是规定,实际作起来并不是这样。
未成年的李笠,因为兄长服吏役时病故,所以即便他连半丁都不是,也得出来活,把自家欠下的役期服完。
把兄长欠的吏役服完,他就有十六岁,届时还得作为李家的半丁,把新一的吏役也服完。
过一段时间,继续服役,如果还是没钱免役,那就周而复始,到死为止。
这样的生,根本就看不到希望。
李笠当然不打算认命,琢磨着要改变生,花了三天时间,才大概琢磨出自己所处时代的“时间”和“地点”。
自己所在的鄱阳郡,位于彭蠡湖东南方向,隶属江州。
朝廷国号是“梁”,年号大同,国都是建康。
梁国北边是‘北虏’,国号“魏”,这个魏国已经内讧,东、西对峙。
梁国开国迄今已近四十年,开国皇帝依旧健在,极其崇佛,据说曾出家为僧,然后被大臣们花钱“赎回”。
李笠觉得这个梁国,应该就是南北朝“宋、齐、梁、陈”的“梁”,那个出家的老皇帝,应该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梁武帝萧衍。
南北朝的历史,历史课教过,他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件大事,还有些印象。
这件大事让崇佛的梁武帝萧衍不得好死,梁国也随之衰落,被陈国取而代之。
想着想着,李笠挠挠,心中嘀咕:所以,这大事叫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