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国内外政坛风云(3/3)
887年2月,英国和意大利王国互换照会,3月奥匈帝国也以照会形式加,三国订立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承诺共同维护地中海现状。
这是针对俄国试图维护在保加利亚传统利益的有力回击,表明欧洲强国在此问题上结成统一联盟,在继任保加利亚大公问题上,优先照顾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关切。
沙俄帝国再次输掉了这一局,影响力被排除在保加利亚之外,这是亚历山大三世沙皇绝对无法容忍的羞辱,在大国对峙中,“尔
火药桶”再次进
高危状态。
通过一系列眼花缭的外
动作,德国首相俾斯麦在
尔
和近东问题(英法重兵对峙)上表现出的合作态度,令伦敦非常满意,作为
换,英国在德意奥三国同盟续签条约上保持沉默,由此扫除了最大障碍。
1887年5月,《德意奥三国同盟》续签条约,在欧洲大陆继续保持对法国的战略包围高压态势。
此后不久,法国政府认识到与俄国结盟政策的非现实和危险
。
法国的结盟愿望越迫切,俄国的要价也就越高。
一旦不能满足俄国的要求,反而会招致两国间无谓的怨恨,要知道沙俄毛熊的胃向来是非常大的,绝不是几十亿法郎的贷款可以填饱,这更有可能会诱使德国发动“预防
”战争。
若法国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就需要承受与所有欧洲国家对抗的后果,代价太大了,大到法国根本支付不起。
面对困局
黎选择退一步和解,于1887年5月解除了布郎热的职务,法德危机趋于缓解,法国跳出了德国首相俾斯麦设置的外
困局,另一方面从苏伊士运河区单方面撤军(部分),以缓和与英国矛盾。
进1888年
在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中,法国拉拢丹麦艰难的对抗德意奥三国同盟,并继续在沙俄大撒法郎贷款,以赢取对方的欢心。
英国暗中支持法俄接触,以维护欧洲大陆均衡态势,这将是今后数年国际最主要矛盾,也是欧洲基本的战略态势。”
说到这里
李福寿停顿了一下,他希望更多的关心国际局势,拥有全局
的战略眼光,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找准定位,而不至于盲
摸象,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