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苏门四学士 (为书友程枫破浪加更)(2/3)
?”
生意做成了,王霄准备去奖励一番自己的肚皮。不过看到买家还在一旁站在,这就好奇了起来。
“在下是醉月阁的外堂管事。”买家很有礼节的拱手行礼“昨有几位学士饮了绿茶非常感兴趣,说是一定要见一见弄出绿茶来的郎君。”
王霄的神色认真起来。
在北宋,有些称呼是不能胡叫的。
像是官家,这是皇帝的专用称呼。
相公,则是泛指做过门下侍郎,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甚至是参知政事的都可以称之为相公。
像是王安石,砸缸的光他们都是相公。
而学士,正式的衔是文学贴职,带着某殿某阁称呼的大臣。
像是包龙图,就是龙图阁直学士。
北宋的官职极为复杂混。前期还比较严谨,要脸的
比较多。可后来不要脸的就直接自称了。
王霄也没多问是哪几位学士,直接整理了一番就跟着去了。
等到之前跑掉的各家带着钱回来想要买茶叶的时候,王霄这里早已经是门上挂锁。
来到繁华一条街上,四周有不少的知心大姐姐热的招呼王霄去谈天说地,喝杯茶水解解乏。
王霄害羞的低着,表示自己是只会读书的小男生,不懂什么
生什么理想。
这条街上,醉月阁是最大的一家。
三层的木质楼阁,还没进去,就能嗅到里面浓郁的酒香味道。
走进去,里面繁花似锦,花团锦簇。
漂亮的侍端着酒水菜肴来往反复,大堂与包厢内说笑之声不绝于耳。
这就是大宋的繁华。
来自天下各处的商品被运送到这座城市来,共同构建起来这座世界范围最为庞大,最为繁荣的城市。
这普普通通的一座醉月阁里,哪怕只是跑堂的也能每天赚上百多文钱,还能混两身衣裳与一两餐。
汴梁城的百姓生活的有滋有味,皇帝会经常给他们发钱发木炭发米粮发各种各样的东西。
等到后蔡京建立起福利制度之后,更是生活在了蜜罐里。
只不过,汴梁城的繁华与富庶,是建立在整个大宋平民百姓们的凄惨生活上的。
作为历史上发农民起义最多的朝代之一,大宋几乎每年都会有活不下去的百姓们拿起木棍刀叉去求活。
大宋优待读书,可对百姓的盘剥却是非常严重。
强弱枝的战略,导致除了汴梁城之外各地的百姓生活都是非常困苦。
李清照想要看繁荣的大宋风华,绝对不仅仅只是看汴梁城一地。
“任重而道远啊。”
王霄叹了气,走进了一间包厢之中。
厢房里有几个文装束的
正在开怀畅饮,
身边都摆放着一杯绿茶。
“末学后进王霄,见过诸位学士。”
几个文打量了一番王霄,纷纷开
介绍自己。
“老夫黄庭坚。”
“老夫秦观。”
“老夫晁补之。”
“老夫张耒。”
没错了,大名鼎鼎的苏门四学士。
儒家讲究等级资历,可也提倡尊重,只要是读书就算是自己
,极少会有谁以大欺小。
初次见面互通姓名,那是应有之义。
儒家讲究面子,不可能见面就说我是xx学士xx平章士什么。那样的话会被全天下的读书耻笑,还会被好事之徒记录在书里,当做奇闻趣事传承下去。
“听说这绿茶是小友弄出来的?”年近五十的黄庭坚好奇的端起一杯绿茶看着王霄。
“些许微末小道,让涪翁见笑了。”
“你这小子,倒也有趣。”一旁的张耒端起茶杯赞叹“这可不是什么微末之术。前唐的时候喝茶要加羊油,简直俗不可耐。现在各种团茶片茶,也是风味各异,感古怪。唯有喝了你这绿茶,却是真正的清香扑鼻,什么都不用加,就给
一种
神焕发的感觉。”
“不止是这些。”
秦观跟上补充“往里喝茶,不是黑乎乎就是绿油油,要么就是红彤彤。或者各种颜色都有,让
看的就大倒胃
。你这绿茶色泽清新,茶叶在水中载起载浮,意喻不同凡响。”
“正是如此。”晁补之也在说“这种前所未有的新茶方式如果还只是什么微末小道,那写茶经的茶山御史岂不是要气的瞪眼。”
四位学士对王霄弄出来的绿茶评价很高,认为这是陆羽写茶经之后茶道上最大的新发现。
“小友可曾取字?”黄庭坚看着王霄仪表堂堂,气宇不凡。心顿生欣赏之意。
“学生取字子厚。”
“来来来,子厚坐下,我们一起说说你这新茶。”
这要是换个读书,能得到与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