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任务结束(1/3)
“皇上,不可啊!”
“土木之变警兆不远矣。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王承恩,你这
佞!”
“求陛下三思。”
正阳门外,红红绿绿的众多官吏拜倒在大军之前哭泣哀嚎,死死拦着王霄不让他出京。
自从皇太极
关的消息传来,早就等待多时的王霄安排孙承宗监管政务,张维贤掌控城防。而他自己则是带着新军出城去迎战。
得到消息的文臣们都被吓坏了,急匆匆的赶过来试图劝说王霄不要冒险。
他们引用的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土木堡之变。
文臣们表示,可以下诏天下各地勤王。只要大军一到,满清兵马自然不战而退。
对于这种说法,王霄嗤之以鼻。
什么不战而退,还不是
家抢够了,抢饱了自己走。别没事就给自己脸上贴金。
对于王霄来说,现在的满清还没有几年之后那样强大。现在是打垮他们的最好时机。
此时朝鲜还没有被满清征服,东江镇还在牵扯满清的力量,蒙古的林丹汗还没有死依旧是在锲而不舍的与皇太极作对,他的老婆们也没有争先恐后的带着部落牛羊投奔皇太极。
这是最好的时机,王霄不愿意错过。
“锦衣卫上前,全部架开。”王霄没心
和这些大
巾们玩这些把戏,让锦衣卫清理道路之后当即策马冲了出去。
孙传庭的新军有三万
,除了火枪兵之外还有足足二百多门火炮。
此外还有曹文诏叔侄,赵率教,满桂等
的兵马随行。总兵力接近五万之众。
这是大明此时最强大的一支军团,在御驾亲征的王霄率领下直扑遵化而去。
满清
关之后行动速度很快,不到十天的功夫就已经兵临遵化城下。
历史上赵率教领兵前来救援,却在遵化城下全军覆没。城内众多文武官员据城死守,城
皆亡。王霄计划的决战地点就在遵化城下。
得到消息的皇太极召集众
商议。众多贝勒与蒙古台吉们都赞同打这一仗,因为他们也同样知道土木堡之变。
此时皇太极登基没多久,满清还是四大贝勒同坐的时代。
虽然他疑心王霄为何有胆量出战,可此时刚刚
关无论是满清还是蒙古
都没抢到什么好东西,就此退走的话他也控制不了局面。
一番商议之后,皇太极召集各路兵马齐聚遵化城下准备与王霄决战。
满清与蒙古联军信心十足,因为浑河之战后他们与明军野战从来没有败过。
别说五万
,更多的兵马都打垮过。
满清方面兵力不少,加起来有七八万
马。两边在遵化城外列下阵势,从城
看过去乌压压一片铺满了视野。
清兵的作战思维很简单,先是用炮灰去消耗掉明军火枪火炮的药子,接着就是强兵冲阵打开缺
击溃明军,最后就是骑兵跟上冲锋收割战果。
战术并不复杂,但是与明军野战的时候确是屡战屡胜。遵化城下的后金兵马也是这么做的。
以往这种炮灰都是四下里抓
来做,只是他们现在刚刚
关没多久而且还是这个时节,根本就没能抓多少
。炮灰只好由蒙古
与那些包衣
才来出任。
嘴
上说是盟友,可实际上在满清方面看来蒙古
和包衣们也没什么区别。
成千上万的炮灰们排列着松散的队形缓缓走向明军大阵,他们的身后跟着披甲
锐准备冲阵。
看到对面明军远远的就放炮,身躯臃肿的皇太极笑着挥舞马鞭“不过如此。”
眼前的一切和以往与明军对战的时候没什么区别,都是远远的就开始把火器打出去,等到真正近身的时候就成了无用的废材。之前还有些紧张的皇太极终于是把心落在了肚子里。
然后,那颗心又再次提了起来。
采用新式工艺与全新的监管体制后,明军使用的火器质量飙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或许还比不上秦时那么可怕,但是质量方面绝对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新式火炮不但打的远,而且身管寿命也是大幅度提高。哪怕没有开花弹,可二百门火炮一
的
击下来,炮灰们的伤亡也是急速攀升。
后方观战的皇太极目光沉了下来,片刻之后看到炮灰队列即将崩溃,再也忍不住的挥舞马鞭大喊突击。
督战队用利刃和弓箭
迫炮灰们加速往前跑,后面跟着的八旗
锐也举盾持兵准备发起决死冲锋。
八旗骑兵和蒙古骑兵本质上都是轻骑兵,而且他们的作战方式并非重甲冲阵又或者轻骑游击。他们的主要作战方式是骑马靠近然后下马,扔出一波斧
锤子什么的就凭借甲胄坚固直接步行冲阵。
当前方的炮灰们终于被打散,足有上万之众从八旗中抽调出来的
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