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畅所欲言(2/3)
“一、扩充税源,通过出海经商,抽取税费,此为开源;二、增加百姓收,出海可以为百姓增加收
,在现今大明,地少
多,可以让无地可种的
们有新的选择,不必耗死在土地上;三、海外有很多资源,包括热带作物,可以弥补大明粮食的不足,另外海外还有很多土地,现在大明
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进行
员迁徙。”。
“当然开海也要准备周全,开海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两个,一、开海后如何管理海商;二、开海后如何保护海上经商活动的安全;如果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依照儿看,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为好”?弘治帝似乎有心考校朱厚照。
“一、效仿前朝,成立类似市舶司的机构,管理海上经商活动,我谓之为海关;二、水师,现在大明的水师规模太小,不足以应付未来开海后的各种问题,比如倭寇,不法商走私逃税等,儿臣认为水师是重中之重,先扩充和训练水师,打造水师战船,时机成熟后再论开海”。
弘治帝点点,心中已有计较,“照儿,开海的事先放一放,先行解决税制,这几天你拟个章程,元宵节过后,朕找三位阁老商议一番”,两
再闲聊了一番,便起身回宫。见识过明朝的春节活动后,朱厚照进一步认识了大明,通过和弘治帝的谈话,加
了对弘治帝的了解,对大明的改革更是充满信心。
拟制章程时,朱厚照一直在思考大明改革的事,究竟从哪一点开始改革造成的动最少呢?朱厚照思考很久一个是户制,一个是税制。户制是因为太祖时期方便
员管理而制定的,到了弘治十一年已经不太适用,主要是因为大量土地被兼并,而商品经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得朝廷官府对农民的
身控制力被削弱。不少农户弃农从商。但如若贸然放开户籍,大明又无法提供足够的差事,必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员失去管理,容易造成大祸。
朱厚照反复斟酌后,拟仿照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先行税制改革,等税制改革稳定后,再讨论户制改革。
元宵节过后,朱厚照弘治帝便召集刘健等三位阁老、朱厚照商议税收改革一事,朱厚照细细阐述了现今大明税收弊政,提出相应改革方案,三位阁老苦于国库空虚,每年用度捉衿见肘,也看到了大明税制不合理的地方,见弘治帝有心改革,乐于支持,三翻阅朱厚照的章程,对于章程提出的税制一针见血,很多提议甚至和自己不谋而合。
三位阁老一致认同税制改革,均对章程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朱厚照初期还有些紧张,毕竟面对的是明朝最成功的内阁之一,到后来渐渐习惯,朱厚照放下心理包袱,和三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阁老共同研究补全章程。
“太子殿下,章程里提到需要进行专事专税,如何理解”?
“回李师傅,专事专税指的是对某些特殊的商品制定专用的税制,比如盐税,比如运输税,未来一些特定的商品也可以进行专税”。
“统一纳税何解”?刘健看到章程里有提到合并赋税和徭役,
“统一纳税即是合并赋役,将从农民的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徭役,改为据每户丁数和田粮摊派,所有赋役一律折合银两收取,且朝廷不再征收米麦;如此纳税既可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二来统一赋役后,可限制苛扰百姓,使税赋趋于稳定;三来统一纳税,官收官解,减少损耗”。
“太子殿下,章程里提到清丈土地也包括皇庄和藩王属地”?李东阳虽问的是朱厚照,但却是看着弘治帝。
弘治帝:“可,前几太子殿下就和朕提过,农户疾苦,一年辛勤劳作尚不得温饱,是因为背负太多赋役,皇家理应以身作则,所有皇庄和藩王属地不得成为税制法外之地,应收尽收。朕同意太子的观点”。
“太子殿下,如何厘定商税的限制价格”?
“回谢师傅,可以成立商部,与六部同级,一应职位参照六部,专门负责厘定全国市面上进行易的各种商品,根据商品的属
进行价格厘定。同时监督商品质量及商家管理,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等等。限制商品
易价格要充分考虑市场实际
况,比如涉及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可进行专税,此类商品纳税可低一些。又如一些
用类的小商品制定专税”。
“如何保证新的税制实行呢”?
“本宫建议就税收成立新的税务部门,从户部独立出来,新的税务部门与六部同级,一应职位参照六部,专责各项税务,包含制定税制、计税收税,户部以后专责钱粮的统计、库与拨付。为了保证税部收税进行,税部应成立稽查司,稽查司负责追税,对一些不按照税制纳税的
进行追税和处罚”。
“按太子所言,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是否可以先择一地进行试行一年?若可行再推行天下”?刘健徐徐道。
“善”李东阳和谢迁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