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河南尹 3/3(2/2)
在大殿中能够说得上话的关中就孟佗和杜畿两个,孟达和法正等
还没有资格参与到这种决定战略的会议中来。他们两都是眼观鼻,鼻观
,
观心,只听不说。如今西凉
势大,阎忠风
正盛,他们可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
但是也不是所有都这么知
识趣,就在阎忠满意于文武官员无一
唱反调的时候,却是有
站了出来,提出了别的
选。站出来的不是别
,正是礼部尚书蔡邕。在阎忠等
的眼中,礼部是个养闲
的地方。那些只会清谈,不擅长实
的
都被塞到了这里。
蔡邕是这样,备受蔡邕称赞的王粲也是这样。原本这些研究的是经学,在来到长安之后,不少
对“陈学”产生了兴趣。他们生活优渥,平
里又没有别的事
,在“陈学”上钻研的时间虽然短,但是进度却超过了许多的凉州
。
毕竟,的智力是有差距的,生活条件和习惯的不同,也导致了对待知识的态度大不一样。世家大族们就是靠着垄断了知识,这才
趴了军功贵族,成为了朝廷上的主力中间。王粲来了长安没多久,光靠着自学,就已经将许多
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蔡邕道:“臣举荐一,可以出任河南尹。”
“哦,蔡公举荐何?”
蔡邕道:“故太尉杨彪之子杨修杨德祖,通晓政令,又辅佐皇甫嵩将军攻下了洛阳,可谓是兼资文武。他久在洛阳,熟悉地方上的风土,足以为河南尹!”
大多数都向蔡邕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一些
更是先看看蔡邕,然后又看看阎忠,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等待着事
的发展。阎忠作为中书令兼领尚书令固然是威风八面,
仰望,但是当家久了,肯定会得罪不少
。表面上恭敬,暗中盼着他倒霉的
也不少。
要是阎忠倒下去了,岂不是立刻就空出了两个位置出来?三省六部的制度下,最顶层的位置就三个,阎忠一个就占了两个,这难道还不够遭
嫉恨的?
阎忠却并因为蔡邕的提议而有所不满,而是认真的思索了一下,说道:“杨德祖刚满二十岁吧?他母亲还是袁家的嫡,出任河南尹只怕不合适。”
袁家四世三公,杨家更厉害,是五代都有坐到三公这样高官位置上的。杨修作为杨家和袁家联姻的成果,比袁绍和袁术的出身更好。只不过他出生的迟了一些,在天下大
的时候,不过才十几岁,现在也才刚满二十岁。
若是他的年纪和曹差不多,有个三十多岁,也应该很容易就能够混成哥一方诸侯。甚至不需要他有多强的能力,袁家和杨家的那些门生故吏就会将他推到州牧的位置上去。
陈诚当然是听说过杨修之名的,“肋”这个典故,可是被写进了课本里面的。原先他对杨修的印象是个恃才放旷,不知收敛的
。现在想来,有着那样显赫的出身,杨修即便是想要隐忍那也是很难的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杀杨修,也未必就是因为“恃才放旷”“扰
军纪”这样的原因。汉中之战时,曹
年事已高,已经到了要考虑后事的时候。要是他自己不在了,又有谁能压得住杨修?不如趁早杀了,方能安心。
蔡邕回答道:“杨修才非凡,即便是不任命其为河南尹,也当征辟
朝,不可使野有遗贤。”
陈诚不置可否,再问了一遍,“可还有别的选?”
众互相看了看,一起摇
。现在有蔡邕这种耿直的
出
,大家在边上看着就好了,可不会自己亲自下场。
陈诚思索了一会,看了看表各异的官员们,点名问贾诩道:“文和可有什么好的
选?”
侍中令好歹是门下省的主官,这种重要的会议上一言不发,也太说不过去了。
贾诩道:“臣以为,朝廷在洛阳恢复生产,未必不会招致周边诸侯的打击,在任命新的河南尹之后,还需要派遣一位将领过去镇守才是。”
“文和以为,派谁去为好?”
“五原郡太守徐荣,可以担当此任。”
贾诩不说他支持谁当河南尹,反而又往洛阳那边塞了一个将领过去。这样他谁都不得罪,却又卖了军方和徐荣一个大。边上众
在心中一边赞叹贾文和智计超群,一边又唾骂这
真是太狡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