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人参发现者(2/2)
“没错,是掌子,小囡囡真厉害!”包大明白摸摸小丫
的脑瓜,嘴里夸个不停。手上也忙个不停,取出快当绳,红绳上还有个黄澄澄的大钱儿。这个主要是起到镇压
参的作用,免得跑喽。
因为传说中,老山参是有灵的,要不拴住的话,就会金蝉脱壳,只给你留下一个
瘪的
参壳子。
选用的铜钱儿呢,最好也是用“乾隆通宝”,因为乾隆大钱儿呢,谐音“龙”字,用龙气可以镇住参。
不过呢,因为是掌子,没有分叉,还真没地方拴快当绳儿。像这种
况,就需要采参
弄两根树枝儿,
在离
参一尺远的地方,然后把快当绳拴在树枝上,中间绑着参叶,两端垂着两枚大钱儿,算是完成了这个仪式。
来的时候,田小胖都和他说好了,一切按照老规矩来,主要是恢复这种民俗,也给游客更多的仪式感。
“哎呀呀,我刚才就从这儿走过去的,怎么就没发现呢!”小胖墩一个劲拍大腿,瞧那样子,估计肚子里的肠子都悔青了。
“谁叫你瞎喊的,把别的植物当成参喊出来,那叫喊炸山,肯定走霉运,就是
参摆在你眼前,你都发现不了。”田小胖摸摸小胖墩的脑瓜,以示安慰。
其实,要不是小囡囡发现这株参,田小胖本来要让小胖墩出这个风
的,说啥都没用,都是命啊。
现在,到小囡囡享受这种待遇了。只见包大明白搬了个小马扎,把小囡囡抱到上面,安安稳稳地坐了,旁边还安排
给扇扇子,这就是
槌发现者的特殊待遇。
小囡囡也得意地翘着小腿儿,小白还端茶倒水的伺候着,又拿了一管烟袋递过去,然后被田小胖给抢过去:拿俺闺当地主婆咋滴?
“小白哥,谢谢你啦!”小囡囡也把小猴子拉进怀里,她哪里认识参啊,是小猴子给她指明,这才成了
参发现者。
而包大明白,则把周围方圆一米的杂和杂物都清理
净,取出狍皮套子,铺在地上,整个
也跪在狍皮上边,神
专注而虔诚,嘴里还念念叨叨的,大概是向老把
致谢吧。
这就是老辈的信仰,其实也是对大自然的感恩,感谢自然的馈赠。
随后,包大明白才取出鹿骨扦子,开始一点一点清理参周围的腐
和泥土。这个过程,叫抬
参,需要非常
细,哪怕是一根
发丝般的根须,都要完完整整地抬出来。
要是折断了须子,坏品相,那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因为传说,
参是有灵气的,要是哪里弄
弄断了,灵气就会顺着伤
流失,功效也就丧失大半。
一开始,大伙看得还兴致勃勃,可是时间长了,就有点腻歪。因为,抬参的过程,实在有点太长了。
“估摸着还得一个多小时呢,不愿意看的游客,可以跟着俺们在林子转转,找找有没有春耳子啥的。”包大吵吵瞧出了游客的不耐,就张罗开了。
下了几场春雨,温度也起来了,所以,林子里的木耳也渐渐露。
于是,大部分游客都被导游给领走了,剩下的多是年岁大有耐心的。另外就是想完整记录挖参过程的,准备回去发网上,跟朋友炫耀。
“不知道这棵参有多大?”直播间里也不少
盯着呢。
有稍稍懂行的:“掌子能有多大,比火柴杆差不多,要是五品叶六品叶才好呢。”
“我看未必,瞧瞧那参须子,都延伸出去一尺多长啦,你想想,那主体能小吗?”
在看客们的议论之中,包大明白一根一根清理着参须。这个工作,真不轻省,眼要准,心要细,手要稳。参须在地下的况也极为复杂,碰到树根或者石
子儿啥的,就得避让开,所以都是弯曲拐弯的,想要完完整整地抬出来,确实是对耐心和毅力的考验。
渐渐的,参体也显露出来,看热闹的也都忍不住开始吸气:这品相,好像都应该赶上五品叶六品叶的参了吧,难道真是
掌子?
大伙一边看一边都不闲着,用手机搜了不少相关的视频,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不是刚开始的槌了。
抬出来啦!在田小胖的协助下,参终于
土而出。主体部分大概比筷子稍微粗一点,下端延伸出两条最长的须子,都将近一尺。剩下的,还有长短不一的二十几条根须。
小胖墩童麟阁也瞪大眼睛:这个就是老山参啊,还没我的****粗呢,而且跟电视里看的不一样的,家那都是白白胖胖的,跟胖娃娃似的,你这个
的,跟枯树根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