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武林(9/11)
此还出了一些动……至于一番反复之后,便是官家在淮上应敌,托付东南、太后、贤妃、皇嗣于李相公……然则,李相公既至东南,一不能定军
,二不能保皇嗣,三不能供财赋……终究获罪,罢免相位,改为州郡安置。”张九成娓娓道来,努力不偏不倚。
“不错。”赵玖缓缓点。“你说的大略不错,但还少了一点……那便是李相公复相之后,他依然孩视于朕,行在议事,朕几乎不能言语,而且沿途殊无财略、军略……彼时行在文武,便都不懂为何朕又要将他召回!朕表面不说话,但心里也是恼恨极了他的!以至于朕此番南巡,也居然有许多老臣还记得此事,与朕私下上书,议论旧事,弹劾李相公数般大罪!张无垢,朕问你,你说李相公算是你说的那种才德俱全的宰执吗?朕可以处置他吗?”
话到这份上了,吕颐浩和许景衡都有些坐不住了,唯独李纲依然面沉如水,端坐不语,状若在侧耳倾听身后凤凰山乌啼,却是让怀疑,这位已经做好准备,一旦被公开羞辱,便要拼上
命,以搏清白了。
当然,更多的‘以备咨询’们却没这么多戏……他们只是想着,之前民间便早有议论,官家此番南巡,终究要处置了李纲的,而今到底要这般做了。
不然呢?
昔跋扈相公,从君到臣能得罪的全得罪了,如今无论是天子,还是在位的执政相公,乃至于帅臣中公认品德最好的两个,都跟他有明确仇怨,便是东南士民,也因为他约束不了军队,控制不了军
,而对这位相公心存不满。
何况,还有个绕不过去的皇嗣问题。
“当然不算。”张九成毫不犹豫。“孩视陛下或许只是大公无私,但李纲时为相,不能定财略,不能安军
,明显无能,且有罪责!至于为
臣者,失却皇嗣,官家便是有些
之常
,也不能说什么……只是……”
“只是,朕终究不会治罪李相公的,也不该治罪李相公的。”赵官家缓缓点,语气平和,却是让局势陡然翻转。“因为凡事必有初,而朕之初,国家之初,皆在李相公……昭昭史册在列,不会因为李相公脾气大一些,军略财略无能一些,便毁弃掉他的功绩、他的德行、他的才能!这种事
,非但朕本
不能做,也不许其他
这么做。”
众愕然相对,李纲微微转动眼珠,
看了赵官家一眼,还是肃然端坐不动。
“张无垢,朕再问你一次,你将眼光提高一些,告诉朕,以史书记,李相公到底是个什么?”赵玖忽然提高了音调。
张九成张欲言,却有些语塞……他犹豫,并不是说他不够赤诚,而是说这位学富五车的无垢先生愕然发现,自己真的缺乏从一定高度来评价李纲的能力……这些年,他整
钻研那些微言大义,却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具体问题。
“朕来告诉你他是什么好了。”赵玖微微仰
,以一种不知道算是傲慢,还是什么样的姿态扬声以对,语调清晰,咬字清楚。“李相公乃是抗金名臣,中国英雄,是一时之楷模!此论虽经万代,不可移也!”
场中安静了大约数吸时间,随即轰然,便是李纲自己也忍不住在吕颐浩与对面许景衡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目光中摇晃了一下身子。
而赵官家的负手宣示,还在继续:“靖康期间,金铁骑横扫两河,直趋都城之下,太上道君皇帝弃国而走,当此时,中国有崩
之态,而太上渊圣皇帝继位后,不过一年光景,就有二十六
先后登宰执之位,辅弼天下……这些
,有屈膝投降者,有主和割地者,也有主战者,甚至还有如死了的蔡懋那般不战不和只会逃散者……而无论如何,靖康之祸,已经证明了,主降与主和之辈,乃是合九州之铁,方铸天大之错!国家百年延续,一朝为自家所铸错刀所斩……所谓我砍了我自己,我杀了我自己,大约就是这种可悲、可笑、可叹之事了!而彼辈之错,正是以一国之兴衰,反证了李相公等
的正确!事到如今,朕可以清楚在此处告诉东南士民,或者
脆告诉天下
,靖康年间,几乎算是以一己之力和那些祸国之辈相争到底的李相公就是天下之望,就是中国英雄,就是一时之楷模!改朝换代,更修史书,也动摇不了这个评价!”
一气将心中对李纲的定见阐述完毕,赵玖语调丝毫不缓,反而是以一种居高临下之态,环顾左右,却又
中状若对着张九成发问:
“张卿,朕问你……你所言之才德俱佳者,或者才德参半者,如吕好问,如身后许相公,如东京赵相公,如你老师杨时,如刘大中,乃至于如朕,如你,如在座数百东南贤达……彼时李相公排众而出时,到底在做什么?这些,真的比他有才有德吗?”
数百‘以备咨询’的贤达,包括身后的许相公,全都无声,张九成试图在乌啼中稍作请罪,却发现自己居然第一次胆怯了……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赵官家这次在这个场合对李纲的评价,很快可能会真的作为李纲的盖棺定论,进史册,而自己很可能会作为某种陪衬。
这种陪衬的可能,说的越多,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