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何去何从(2/3)
的洪涯微微一怔,继而内心稍显慌……他倒是自称什么百骑窥纛,什么力挽狂澜,替完颜挞懒组织有序后退什么的……然而旁
不知道他自己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军事他懂,但只懂一点后勤粮调配;胆略他有,却只有三分,且都用在装模作样上;谋略他会,但多是揣测
心,猜度
私;政务他也懂,更只是当
在新郑县中临时历练出的。
而现在,以东平府为核心,周围画一个圈,两个大阵营,四五方互不统属的军队,十几万,你让他从哪里窥见?又到底窥见什么?
当然了,不知归不知,可洪相公还是如之前那般拿捏作势,先是捻须若有所思一番,方才微微一叹:
“若是赵宋官家总揽此战,我自然能猜度一二,可岳飞此我着实不如大都督清楚,大都督哪里反过来问我?”
李成见状,心中稍微放心,却也微微一叹:“不瞒洪相公,在下思索半,总觉得此事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岳飞不大举来济水救杨沂中,无外乎是两个去处罢了。”
“不妨说来。”洪涯一脸恳切。
“一则,他到底是个物,说不得便是已经窥
了咱们的心意,知道你我只是在济水这边消磨,所以懒得相救,只是继续在南边静坐,等待平
前线疲敝,再行雷霆之举。”简朴的民舍之内,李成也诚恳做答。“二则,他是得到讯息后觉得来不及相救,便决心孤注一掷,此时
脆早已行动。”
“何为孤注一掷?”洪涯自动忽略了前一种可能。
“自然是选兵马,渡汶水,奔袭平
前线!”李成一脸严肃。
洪涯心中微动,却也本能颔首,俨然是认可了这种可能。
但不知为何,说到这种可能后,舍内二
反而就此打住,以至于各自无声片刻,只有不远处蛙声、蝉鸣鼓噪不停。
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还是洪涯回过神来,小心相对:“若岳飞这般行止,大都督又准备怎么做?”
“其实不管岳飞是哪种行止,此时都恰恰有一个妥当的应对之策。”说着,这李成负起手来,扭看向门外,然后背着洪涯微微一叹。“依着在下来看,咱们不能消磨下去了,倒不如取个最稳妥的法子……我引青州兵、潍州兵即刻顺济水往下游而去,却不再尝试包抄平
,而是老老实实到平
更下游的傅家岸,跟……太子、大元帅他们汇合一起……而洪相公这里,我将几千密州兵与你,又何妨去阳谷那里,据坚城背黄河,以保济水北岸后路?”
李成这番话说的断断续续,而且背对说话对象,不免显得有些怪异。
不过,这番言语中的信息量太多,洪涯本能心中思索不断,却是来不及顾虑其他。而且你还别说,越是思索,洪相公就越觉得此事可行。
因为首先一个,无论岳飞是继续猛虎坐山、窥伺战机,还是已经行军往前线孤注一掷了,李成放弃眼前一时难渡的济水防线,老老实实往下游过去汇合刘麟、孔彦舟,对大局来说都是有利的,最起码比在这里消磨强。
其次,让他洪相公领着几千密州兵去阳谷坚城,不但可以做疑兵让杨沂中和他的御前班直不敢轻动,而且确实可以在平大局失利后为大齐部队多保一条撤往河北的后路,同时还有监视西面,防止东京再从此处派援兵的意思。
当然了,这些都是从公事角度思索考虑的,而经过这几接触,洪涯是坚决不信对方会一心为公的。
实际上,洪相公也猜到了李成的私心。
这位大都督的私心其实很简单……他到了下游恐怕未必会过济水参战,说不得就会在傅家岸那里跟孔彦舟、刘麟隔河联营,继续他的观望。
但是,这般去彼处观望却比留在此处消磨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那就是金方面须抓不住把柄处置他!留在这里,时间长了,届时真的平
一场大败,未免在事后会引起河北金
方面的震怒,说不得就有一二迁怒。
但那又如何呢?
须知道,家李大都督给他洪相公几千兵,让他洪相公
坚城去逍遥避暑,恐怕正有几分贿赂堵嘴的意思。
所以何乐不为呢?
一念至此,洪相公终于在李都督的注视之下重重颔首,而李大都督也不由在出了半身汗水之余松了一气。
然后,他居然即刻下令,当便号令三军匆匆动身。
就这样,盛暑时分,午后正热,自河北渡河偷袭不成的李成却忽然分兵,主力顺济水往东北方向的下游而去,与此同时,其中四五千失了首领的密州兵却在‘大齐宰相洪’的旗号下往西面而去,乃是从容去取那明显空置了的阳谷县城。
对此,原本就心急如焚杨沂中不敢怠慢,复又将此处军写清楚,分别给平
张荣、中都岳飞送去……然而,这也有装样子的意味,因为他根本不敢告诉自己的部属和那位之前义气来救、此时同样心急如焚的萧县令,上次去往中都的使者根本就如泥牛
海一般,一去不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