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都是半路出家(2/2)

而这次全军都必须要学会听这些命令,提刀打仗的兵,全部要学会区分,非战斗员,只需要学会常作息和行军时的命令。

经过几天的磨合,每天听着号声吃饭,睡觉,休息,时不时来两次紧急集合,集合,又一个营一个营的练习行军,大伙凑在一起模拟战场冲杀,差不多都能分清了。

毕竟也就十种号声,有些难以区分,鼓声和锣声是猪都能分得清。

其实一支军队,能做秦宇制定的这些,已经能够算得上进退有据,十分难得了。

放眼整个天下,如今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超过一万后,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要论战场指挥,士兵战斗力,将领能力,华夏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一朝不如一朝。

到了明末,几乎都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打野战了,都是要冲,一脑的一起冲。

要跑撒开丫子拼命跑,自从戚少保死候,能指挥十万以上兵马的将领几乎没有。

哪怕洪承畴,卢象升等,也都是半路出家,一边研习兵书,一边实践磨练。

秦宇相信,给他们十万大军,在旷野上列队迎战,他们同样玩不转。

因为普通士兵和各级武将不知道该怎么做,光靠一名主帅,是绝对无法有效指挥一支十万规模的大军。

秦宇并不知道,他结合古今现代搞的这套简化般指挥系统,在明末已经十分了不起拉,还想着怎么继续完善。

最后决定复杂的命令,还是需要用令旗来传达,毕竟二战时候好像都还在用,存在既是合理。

所以他打算以后专门培养一批少年旗语兵,用三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各种命令。

到时每名营统领身边派两名,一负责接收,一负责打旗语,同时让三十名大汉每扛一面数字旗。

再教授那些低级武官一些常识问题,一支上万规模的大军,就能做到如臂指使,变换各种阵型。

而熊总督之所以打起了十二分神应对秦大王,就是因为他天天在城外敲锣打鼓,吹号演练。

一万竟有一大半,都还穿着统一的服饰,一个个不是提刀拿盾,就是手握火铳长枪,要多吓有多吓

毕竟相比起左大帅和秦总兵的兵马,貌似竹山城外天天演练的那一万余,更像是官军,而他们倒像是窝在山沟沟里的贼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