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双喜临门?(1/2)

七个多月时间,终于有想找他出版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林晓光等得好辛苦。

那可是金镛封笔古珑逝,江湖唯有英雄志的《英雄志》啊。

“文哥,怎么说?是三联书店?中华书局?还是商务印书馆?”林晓光心有些迫切。

“想多了,这三个都不是,是明报、天地图书、香山文化。”

金大侠的明报不只是一份报纸,还有图书出版业务,这次想出版《英雄志》,想必是看到它的实力了,至于后两家图书出版商,林晓光听都没听过。

“明报的报价多少?分成还是买断?版税多少?”

“不知道。”钟文璋摇摇:“这些事,明报见到作者才会谈,你觉得作为同行,他们会跟我这个记者透露这些吗?”

“好吧……”

明报非要见到作者才肯谈,但是他没办法去香港啊,林晓光有些苦恼,

“其实这事已经有一两个月了,我还是听一位编辑同事说起,才知道的,眼下就这三家,看你怎么选?”

“看来,我必须找一个全权委托,去跟明报谈这事了?”林晓光盯着钟文璋的眼睛,试探着问。

在他看来,这个全权委托,钟文璋无疑是最好的选。

“也可以。”

“这么说,你是答应了?”林晓光有些欣喜。

“答应什么?”钟文璋有些摸不着脑:“不过,我不建议你这个时候出版。”

这又是什么意思?

“一来嘛,《英雄志》还在连载,我觉得等到连载完毕,那时候出版最好,可以利益最大化,你可以拿到更多的稿费,现在《英雄志》还没到达销量极限,而且你又不缺钱,何必这么着急,再说金大侠抠的要死,价格方面,你可以等等看。”钟文璋侃侃而谈。

林晓光承认,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像实体出版,书籍销售量的多寡,表示一个作家的实力,一本销量过万的书,自然和销量过十万,过百万的是天壤之别。

第一本书销量太少,这会影响到第二本书的报价,甚至决定第二本书能否出版。

出版商也是要盈利的,销量太少,赔钱的事他们可不做第二次。

再就是钱的问题,钱多钱少是一个相对问题。

他现在只是吃喝玩乐的话,光是在香港商报连载,这稿费足够花了,至于其他的,眼下还没改革开放,又不能做生意,要那么多钱还真没用。

这年一个有钱,还是相当扎眼的。

就说上次《青年文摘》十月刊的事,他垫了一笔钱,但更多的钱却不能垫,一则没有这个道理,清文社又不是他私的,二则财不外露,这笔来自香港的稿费,还真不能在内地见光,至少不能让别知道。

至于金镛抠门这事,明报稿费并不高,是众所周知的。

不少名专栏作家,如张小娴、亦舒等都是从《明报》出的名,但明报的稿酬一直比较低,林燕妮被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她要求增加稿费,金镛拒绝,亦舒为此在专栏里骂他,他稿费照样不增加。

金大侠格特别好强,不说加稿费,到年底他还会加一点,一提的话,绝对没有增加的希望。

“第二呢?”林晓光问。

钟文璋见他一开始还有些激动,后来变的很淡定,也是啧啧称奇。

“二来,你就算缺钱花,也不是没有其他的路子。”

“怎么说?”林晓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

“你知道香港商业电台吗?”钟文璋没有解释,而是转开话题,问起另一件事。

“知道一点,河东之子何座芝于59年创办的,佳艺电视台倒闭了吗?”林晓光并不重视香港商业电台,他对佳艺电视台很感兴趣,要是重生到香港,他说不定还会投资一二。

钟文璋知道他对香港很了解,没想到了解的这么

“知道就好。”钟文璋叹息一声:“佳艺电视台倒闭了,还没到今年九月,就撑不下去了。”

感叹完,他不再卖关子:“是这样的,香港商业电台有过来,想跟你谈一下《英雄志》在电台广播的事。”

“他们想拿到电台广播权?”

“是的。”钟文璋点点:“他们想制作成广播剧,我在市面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他们购买电台广播独家版权,价格从一万港元到几万港元不等,《英雄志》要写三百多万字,我估计价格会在十万港元以上。”

十元港元,换算成民币,差不多是两万块。

实体书出版的话,稿费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结算,但出售电台广播版权,一下子就能拿到钱,林晓光真有点心动了。

这么一笔钱,拿到国内不安全,放在香港,却是可行的。

唯一的问题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