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锋出击(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1/2)
众将合计一番后,李定国下令命刘兴明带兵前往查看况。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一来是弄清楚准噶尔的虚实,二来也是尽可能的给刘兴明表现的机会。
如今李定国已经彻底把刘兴明看做是自己的子侄,但凡是有一点机会,都会竭力给刘兴明表现,让他立下军功。
毕竟在军中有能力的多了,但能够真正得到机会成长的屈指可数。
若是没有刘体纯这层关系,刘兴明要想获得如此快速的升迁速度也是不可能的。
但世间的事
就是这样,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
有背景的就是更容易获得成功。
没有背景的要想成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刘兴明当然明白李定国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这两年来他的成长速度已经很快了。
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青涩的少年,因为他很清楚老刘家需要他来挑起担子,承担责任了。
刘兴明此番由于是前往打探消息,故而并没有带太多,而是点齐了五千
,前往准噶尔
侵的乌尔地区。
乌尔地区其实是一片高山场,也是叶尔羌很著名的一片
场。
准噶尔从这里切
,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
那就是他们需要放牧的地方。
伊犁原虽然也很肥美,但毕竟承载力有限。如今准噶尔
的繁衍速度很快,使得其承载力接近饱和。如果不尽快找到一处新的
场来缓解压力,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
所以哪怕是刚刚战败不久,休养了几个月的僧格仍然是带着准噶尔卷土重来。
没办法,叶尔羌的场实在是太肥美了,让他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刘兴明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反正他来到西域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又在准噶尔王都待了那么久。准噶尔心里在想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无非就是再一仗嘛,有什么好怕的。
在打仗这方面如今刘兴明的经验可谓是十分的丰富,根本不会怂。
他的父亲刘体纯似乎也已经适应了儿子肩抗大旗走南闯北的样子,只嘱咐了几句便没有多说。
毕竟孩子大了,总归是要出去闯的。
却说刘兴明率部向乌尔地区行去,一路上发现了不少奇特的景象。
譬如牧民带着牛羊专场。
这在中原是绝对看不到的。
刘兴明一时间感到很有意思,便不免多看了几下。
但后来他渐渐觉得事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几乎所有牧民专场的方向都是向南去。
南边是什么地方?
那是叶尔羌汗国最贫瘠的区域。
他们舍弃了肥美的场却毫不犹豫的去到贫瘠的地方专场,没有这个道理啊。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得到消息,准噶尔马上就要进攻,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很可能就会撞到准噶尔的军队。
而按照原游牧部落的习惯,一旦被俘虏就会成为他们的
隶,不但会失去自由还得做牛做马,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所以叶尔羌的牧民们宁愿逃到南边去也不愿意留守。
嘶。
想到这里,刘兴明直是倒抽了一凉气。
若真是这般的话,其实叶尔羌的牧民从一开始就没有信任明军啊。
他们认为明军不一定能够守住叶尔羌地区,换言之他们认为明军不一定会在叶尔羌地区久留。
就像以往的那些中原王朝一样,但凡获得机会就会来到西域耀武扬威一番。但耀武扬威过后呢?
还不是直接又撤回中原去了。
毕竟相比较于西域,中原的花花世界还是更加有吸引力的。
可是刘兴明不这么想。
他们这次来西域是真的想要把西域当做大明的根基来发展的。
脱离中原文化圈这么久,如果再不能有所作为,那么西域可能真的会和中原渐行渐远。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几代的扎根才能真正使得西域进
到大明的文化辐
下。
至于这些举家迁移的牧民...
就由他们去吧。
有些话刘兴明不想说,或者说即便他说来,别也不会信。
这种况下,确实没有必要强行灌输概念,这样除了引起对方的厌烦外不会有任何的作用。
最好的选择就是先把准噶尔打服了,打怕了,再让这些牧民去看。
原
信奉强者,只有他们亲眼看到准噶尔
在明军面前就像是一只脆弱的羊羔,才会心安。
越往北走,这种况越普遍。
等到接近乌尔地区后反倒是见不到什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