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荀彧(2)(2/2)

庙堂,战多不逾国勋。”

荀彧当然要推辞,但曹操给他写信,说“我和你共事以来,创立朝廷,你帮着匡弼,帮着举荐人才,帮着出谋划策,也真太多了”

某种程度上,荀彧已经不是曹操的谋士,而是曹操的合伙人。他不只是日理万机处理日常工作,他还为曹操团结着一个能感召士大夫的中央。

没了他,曹操奉立天子,效果怕要差很多。

荀彧后来死得,比较微妙:《三国志》里明写,曹操要当魏公,荀彧不赞同;之后曹操南征,把荀彧留在寿春,荀彧忧虑而死,次年,曹操就当了魏公——其中意味,不难明白。

各色注引与《后汉书》,更是八卦,说曹操如何给荀彧送了个空盒,暗示他自杀等等。反正,“曹操要当魏公,荀彧不答应;曹操把荀彧留在寿春,也许送了空盒子,荀彧死,曹操当了魏公”,这个流程是没问题的。

但这里面,细想也很微妙。

按曹操平定北方后,势力当然姓曹,但都城许昌,乃是荀彧管事,军师参谋长是荀彧的侄子荀攸,管冀州的,也是荀家的人,曹操未必多开心。

之后,曹操就出了著名的求贤令,要求各色人等,无论品德如何,只要有才,就能当官。

考虑到先前朝廷的干部,都是荀彧的人,曹操这么做的目的,不难明白:要换荀彧的班子了。

所以荀彧自尽,动机其实也不难解释:他与曹操彼此扶持的关系,似乎也是到尽头了。

当然,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敌对方看来,曹操这个大奸臣确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至少在荀彧活着时,汉朝还有点尊严。终荀彧一世,本来已经被郭図们判了死刑的汉朝,名义又续了二十多年命。连曹操自己也吹嘘过,如果天下无他,不知多少人称孤称王。

至少在荀彧活着的时候,汉朝还在,天子还被奉立着;除了昙花一现的袁术外,没有人称帝称王,到他死时,乱世也算收拾得差不多了。以荀彧自己的身份,他与那些被他感召的士族,确实也算做到“奉天子以令不臣”了。他为汉献帝点了汉朝最后一盏灯,感召了军阀属下各色人等,至少在名义上,又回到了汉朝羽翼之下。所以曹操与他失和,也是必然:他的存在感太强了。

如前所述,荀彧不只是曹操的谋士、曹操的总理,还是曹操的合伙人荡平天下时,他和曹操共同利益;到曹操露出野心时,利益就有冲突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