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小霸王(1/2)

朝廷方面关于扬州刺史的新人选,一直举棋不定。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汉灵帝想卖个好价钱,可扬州地处东南,在汉时较为落后偏僻的州郡,跟后世富庶之乡,根本无法相比。

尤其是江南六郡,与北方幽州、并州的边郡其实差别不大,甚至北方的边郡还要好一些。

一方面是汉人和百越的民族融合并非那么顺利。

再者南方多瘴气,北方人到任多数水土不服,多生疾病。

东汉又有不任用本地人担任州郡地方长官的惯例,各豪门大族或为自己名声着想,或以扬州的区域问题,无人用巨资买这一州刺史。

巴刺史在临终前的奏折中极力推荐的人员刘备,汉灵帝几乎没有考虑。

他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宗亲,但那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到刘备这一代,已然血脉疏远。

后汉的朝廷,除非是当时皇帝的至亲,否则数量众多的皇室宗亲们相对鼎盛的世家大族出身的名门子弟都有所不如。

甚至还更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朝中的大将军何进,三公重臣们,对刘备其人又不熟悉,只知他是卢植的门生,曾经平叛有功,现为九江郡太守。

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附议巴刺史。

当然,如果卢植在朝的话,他会支持自己的学生,可唯一愿意力挺刘备的朝廷重臣,此刻正在美阳与凉州叛军拉锯。

不过巴刺史的奏折并非全无效用,至少九江郡太守刘备的名字在朝中上下威望有所提升。

京中的士人们也知道有这位一位在地方上极受百姓拥戴的太守。

朝廷在争论刺史人选时,已故巴刺史的家人从渤海郡已赶往九江郡寿春,扬州的州治,准备扶灵柩归乡安葬。

巴刺史一生曾担任徐州和扬州两州刺史,可谓是边疆大吏了。

但他一生清廉,亦要求他所管辖的各郡县长官以身作则,以致为下属所不喜。

扬州各地的官员们,在礼节上吊丧之后,便各自返回。

从九江郡寿春距离冀州渤海郡可谓路途遥远,要途径黄巾余孽肆掠的徐州和兖州。

此时的黄巾余孽基本和后世的马匪差别不大,多劫掠商旅与大族们所携带的辎重。

历史上,在曹操成为一方诸侯之后,欲接避难他乡的父亲曹嵩与母亲丁氏到他的势力范围兖州。

操人在迁居兖州路途中遇古寺躲雨,却被看重辎重的黄巾军余党所杀。

这在间接上造成后来曹操征伐徐州,并屠杀多座城池,以至于为士人所不齿。

当然,这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派人杀了曹操人

这种可能性相对是较小的。这里不做讨论。

刘备因担忧巴刺史在归乡途中有什么不测,便决意与关羽带两百士卒亲自护送巴祗的灵柩回乡安葬。

他遣人送一封书信到阴陵太守府给赵普,让赵普暂且帮他处理九江郡政务,他在一月内定然返回。

赵普接到信后,无可奈何,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月,十月已是初冬,天气渐寒。

赵云和张飞感情突飞猛进,两人时常勾肩搭背,谈论兵法切磋武艺。

赵普看在眼里不得不感慨,历史上终究走的一起共谋大业的人,即便他横插这么一杠,也无法改变他们彼此的亲近。

日,张飞和赵云皆不在府中。

赵普在周仓的陪同下坐镇太守府,处理冬季应对严寒以及饥荒可能造成的民众饿寒而死的问题。

这方面他还是有经验的。

首先督促各县乡,帮助修缮破落无法居住的房屋。

这方面花钱其实并不多,汉时百姓所居住的房屋,基本都是茅草屋,墙壁是用土培堆积而成。

材料在乡、里之间可就地取材,甚至用树枝或者泥浆混合固定就能凑合着住。

这不是百姓要随意对付,而是被当时生产力底下和贫穷限制。

能在严寒之下平稳度过冬季,对于当时战乱不断的百姓而言已是幸事。

只是这工作颇为耗费人力,有县、乡、里的吏从帮忙,基本能保证万无一失。

至于粮食问题,九江郡受黄巾之乱影响相对较小,地方上的粮食紧缺程度远不及冀州。

当然,受这前两年大旱的影响,自然也谈不上富足。

但是,如果地方上的官员们不贪墨粮食,用来应对突发情况那是足够了。

赵普派遣吏从在驻军的帮助下,将郡里的粮食下拨到各县衙门,以备不时之需。

午后,他处理完这些事情不久,有太守府的下人禀告,有户姓孙的人家向刘使君辞行。

孙家代表自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