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百岁布西(2/3)

颜色黑红。

一张简易的石板床在屋子的角落,另外一边的墙上,挂着一些奇怪的物事,有铃铛,有一些怪异而恐怖的面具。

地的中间是一个石围起的长方形火塘。

火塘里烧着不多的木柴,一个三腿支架架在火上,上面放着一个已经黑的看不出从前是什么颜色的水壶。

而火塘的边上,则坐着一位上包着红布,身上穿着黑色粗布长袖开襟衫的老

塘火的光亮映照在老的脸上,让顾雨很是吃惊。

韦向导说老有120多岁,但除了脸上的皱纹确实多了点,不管是从毫无浑浊的眼神上还是坐姿体态来看,很难看出这位布西已经有百岁了。

向他们几个招了下手,示意让他们坐过来。

一一把他们这些都打量了一遍,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冷戎脸上。

冷戎坐好后,先冲着老微微笑了下,稍稍点了下以示招呼。

他发现,老的目光一直盯在他的脸上没有移开,仿佛能从他脸上看出什么。

韦向导也坐在火塘边上,他说道:“冷大哥,你想问什么,我帮你传达和翻译。”

冷戎看着老一直在看他,便问道:“布西怎么老看着我?”

韦向导用瑶语冲着老说着什么,老此时才把目光从冷戎脸上移开,然后也说着什么。

韦向导脸上出现了一种恍然的表,随后说道:“布西问你是哪个族的?你的肤色和长相,有点像我们这边的。”

冷戎一愣,心想,我是啥我都不记得了,是不是少数民族更不知道了,这怎么回答。

顾雨听到韦向导这么一说,她倒是觉得这位老布西猜测的有理,就冲着那古铜的肤色,组长的确不像是汉族的。

冷戎轻轻挠了挠

“我吧,我是哪个族的呢?”

他看向顾雨,然后忽地笑了,“就我这气质,我是贵族?”

韦向导微微露出了一点疑惑神,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位冷大哥会开玩笑。

“贵族?大哥你是贵州那边的苗族?”

冷戎嘿的笑了,“老弟儿,哥开玩笑呢。

我应该是汉族的,就是长的黑而已。”

韦向导对老说了什么,老微微点了点

“布西问你们想问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冷戎一看转正题了,赶快正了正面色,说道:“我们想知道,关于撩厬坑的所有事或者传说故事。”

韦向导又传达着意思,老听后,不多时,便开始一点点叙述开来。

边说,韦向导边翻译。

围坐在塘火前,柴发着轻轻的燃烧声,火焰的光亮将众的影子拉长到房间的各角。

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叙述的那段悠悠岁月,就发生在昨天。

关于那撩厬坑的传说故事,是老的祖辈述传下来的。

这种方式传下来,并不是想让这个传说尽皆知,而是这故事之中,有着一些跟布西有关的事

所以即使这个传说早在宋朝的时候发生,但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为了能让冷戎他们听的明白一些,老先说了一下关于布西的一些事。

布西,其实就是巫师。每一个地区文化不一,巫师的叫法也不一,所以每一区域所信仰的和掌握的技艺也都不一样。

像广西这边的一些师公,传承的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傩技。

傩的意思,其实就是祈福、消灾、驱邪。以崇拜神灵的超自然力量来吓唬恶鬼、邪魔。

但是能真正能掌握傩技的很少。

一方面,厉害的正统傩技因为种种原因和时间的洗礼,早已失传;另外一方面,即使有古法传下,但晦涩难懂,也很少有能掌握其髓,发挥出最大威力。

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有那么一对父子,在傩技这方面造诣很,并且被们所崇拜熟知,进而关于他们的一些故事也被流传了下来。

说,这个故事,还是要从宋朝开始。

撩厬坑,其实在宋朝时并不是叫这个名字,它原来叫石底弄,因弄场底有一块巨石而得名。

据说这石底弄住着的家,祖先都是很古老的瑶民,也是第一批迁山来的。

虽然那里缺水缺土,但他们却世世代代都没有离开过那里。

生活艰苦,地处山,却在宋庆历年间,出过两位十里八乡都知晓的布西。

这两位布西是父子俩,父亲叫蒙贵兴,儿子叫蒙万成。

他们家族世代都是族里的布西,所有传下来的东西也很古老。

蒙家信奉的是‘方相氏—嫫母’,所以传承的是一种特别古老的傩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