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吐露心声(1/2)
关键朱正也怕那帮臣子误会自己为了一点小利就跑去经商,到时,朝堂上的御史不光上疏劝谏,他们还要在上朝时,把自己得体无完肤。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帮文官虽然怕死,但是比起怕死,他们更喜欢作死。
他们甚至以“骂皇帝”为荣,宁愿死谏,都要杠一杠皇帝,捋一捋皇帝的龙须。
皇帝有时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台阶,为了留名青史,什么不出来。
这说出去多好听的,为了阻止皇帝不明智的行为,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然后舆论一边倒,百姓也跟着称颂赞美。
朱正却只有两个字给他们:“啊呸!”
这帮文官为了自己的名声,真是什么法子都有。
他能不慎重些?
在古代,商业是“贱业”,皇帝若是染指半分,绝对是被当做笑话看。
然而明朝皇帝最喜欢打这种歧视,从正德八年起,就由太监经过皇帝特许,且亲赐名号,开设皇店。
皇店业务各有不同,有的如官店一样,都是供客商存放货物,唯一不同的是皇店还兼税务机构,直接向商收税,也不受官府压制和管理,直接把收
存进内库。
还有的直接放皇债,简直令咋舌和目瞪
呆!
这说白了就是皇帝借机敛财,用来充实自己的小金库。
文官们当然也会不乐意,并加以上疏进谏皇帝,请求废除。
皇店的存在,确实是妨碍民生,而且这还是带谋私,将财政制度搞得越发混
。
文官们也不希望皇帝一直侵扰商的利益,毕竟以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东林党
,大多都是商
家庭,本身就跟工商挂钩,更可气的是还有
总搞土地兼并那一套,这么一来,他们就会切实为自己着想,并不希望皇帝亲自下场,跑来扰
这个市场,跟他们抢利益。
除了某些文官有居心不良的想法,还是有一批为民请愿的正直官员。
朱正也不希望自己踏上前道路,让明朝的财政制度更加崩溃。
他觉得这个火锅店必须要开,而且还要带向官府
税,收
嘛!一大半送到太仓库,留下百分之二十放到他自己的小金库。
他这小金库以后还是不要和国家收直接挂钩,他决定要把内库存放着的物资,全部放进太仓库。
他呢!只留些金银就可,还有这个财政制度,真的大有问题,他就算想纠正,也得慢慢来。
但这也是初步想想,还要仔细完善,因为某些本就不愿征收矿税的东林党官员,要是知道他让亲信开设火锅店,不仅搞得那么正规,还要向官府正式缴税,他们怕是一定会猜测自己会像万历皇帝那般,有征收矿税的想法。
因为他这个做皇帝的都亲自带,那他们的“好
子”还远吗?
恐怕会想尽一切办法搞砸这件事!
他还是苟一会儿,找个忠心得不能再忠心的去办这件事,最好把火锅店开在湿气颇重的地区,离京师远一些也无妨,然后把辣椒这一味调料,彻底发扬光大,顺便造福百姓,让他们感受一下不同滋味。
只是他也想到一个问题,把火锅店开在那么远的地方,不就便宜地方官员中饱私囊。
所以说,他还要让去查查这各地还有没有像袁可立一般清廉又刚正不阿的官员。
估计是少得不能再少,可他仍旧抱有希望,因为他知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随意高估
,也不能低估
,大明江山这么大,
那么多,不可能每个官员都看重自己利益,还是有那么些
值得百姓钦佩!
至于这个矿税,他肯定是要收的,东林党想成为他的拦路虎,那他就跟他们彻底杠上。
大虾米他吃不了,这让他们心疼的小虾米,他还是能动一动,趁机松松他们的筋骨。
他让李汝华秘密去办的那件事肯定有着落,就是不知和密探查到的是不是一样,有没有什么遗漏之处。
……
“陛下,您赏赐给臣的那副字,臣回家仔细看了,只是不知陛下您的打算是如何?”孙承宗身为帝师,常侍奉陛下,却也觉得陛下处事果断,又出意料。
比如昨天陛下听他讲课顿觉高兴,于是赏了他一幅字,让他回去好好欣赏。
那副字的寓意可谓是简单直白,又讽刺之极,旁只要瞧上一眼就懂了。
他为了不生是非,惹猜忌,就把那副字藏得好好的,生怕被他的家
同僚发现,那他就再无宁静之
。
“老师,你问朕打算做什么,那朕问你,你的打算是什么?你是支持,还是跟他们一样,认为征收江南矿税不可取?”朱正其实是有意拉拢孙承宗。
他虽然跟东林党有瓜葛,但他本十分厌恶为了一己之私就做些不可告
之事,便从不参与他们的预谋,是一个难得的“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