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脱欧的研究(2/3)
道:“那就等他有求于我们的时候,再见面吧,让马修盯紧了。”
索尔投资公司成立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共有三笔投资,都在英国,共计98万英镑,主要投资到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进程之中,这也是撒切尔夫上台以来改革的重点内容,目前看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毕竟英国经济自1983年初走出衰退,实现了战后以来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稳定增长。于是,撒切尔夫
加快了私有化的进程,这也给朱国信的投资带来了便利。按照朱国信的评估,都是非常有价值,甚至是垄断
的产业,比如英国电信公司。
当然,更多的资金还是流向了金融市场,包括证券易,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毕竟选择这里,首先就是因为金融业的便利与发达。
一上午的时间,听完了朱国信的汇报,蔡致良下午出门去逛了逛伦敦的城中之城,伦敦金融城,仅仅1平方英里的地方,聚集了大量银行、证券易所、黄金市场等金融机构,仅次于华尔街。
“阿良……”
蔡致良忽然听到有叫自己,回
四顾却是什么也没有发现,道:“刚才有
叫我,你们听见了没有?”
“没注意。”朱国信摇,也没有听见什么异常。
但是等两往前没走多远,便再次听到一声叫喊,这次一回
,蔡致良却是意外地看见了气喘吁吁的刘炳振。
“阿振,你怎么在这里?”
“刚才叫了好几声,你都没有听到……”刘炳振喘着粗气,道:“前天打电话时,我都说了在伦敦城。”
“我又不了解这边的况,哪里知道你说的伦敦,是这个地方的伦敦金融城。”蔡致良等刘炳振喘匀了气,道:“现在没事吧,去喝一杯。”
“好啊,你们跟我来。”刘炳振对这里很熟悉,三转两拐之下,进一家酒吧。
“嗨,刘……”估计是经常过来,缘也不错,很多
一见到刘炳振,便举杯打招呼。
“这儿的啤酒不错。”刘炳振为每叫了一品脱啤酒,就是那种大长杯,道:“尝尝……”
蔡致良饮了一,倒是有些麦芽香气,道:“你最近在伦敦做什么呢?”
“搞研究呗。”刘炳振大喝着啤酒,笑道:“我最近参与了伦敦城这边的一个基金会主导的大项目,将决定未来英国三十年之命运的课题,压力很大呀。”
蔡致良自然很是不屑,道:“这还需要研究吗,能决定英国命运的,除了美国,就是苏联,是个都知晓。”
倒是朱国信问了一句,道:“脱欧吗?”
“没错。”刘炳振像是喝酒上瘾了,几句话的功夫,已经喝完了一大杯,道:“为了探本溯源,真正弄明白到底是脱欧好,还是留欧有利,金融城这边有出
,有力出力,汇集知名学者与专家教授,成立了一个研究会,筹资100万英镑,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
“要我说,英国当初就应该戴高乐的话,不要加欧洲共同体,也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了。”蔡致良道:“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不听老
言,吃亏在眼前哪。”
英国是一个岛国,长期执行光荣孤立的政策,逐渐变成一个欧洲搅屎棍的角色。
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掌握了海洋霸权。这个时期,对英国威胁最大的就是拿仑的法国,于是先后组织和领导七次反法同盟,团结了北极熊俄国和普鲁士,一起
翻了拿
仑。此后没多久,沙俄开始向欧洲扩张,在
黎阅兵,英国反过来又跟法国结盟,把沙俄揍了一顿,这下俄国老实了。
等到1871年,德国宣告统一,成为欧洲新崛起的一极。英国又和那两个世仇法俄结盟,组成协约国,和德国大打出手,最终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一战”后大家开会分地盘的时候,英国又看法国不顺眼了,对德国搞绥靖政策,千方百计阻止对德国的进一步削弱,希望德国能争气点,起来去搞法国。结果第二次大战发后,又怂恿战争狂
希特勒去打苏联,结果就都知道了,英国在二战之后失去了殖民地,再也不是英帝国了。
战后欧洲决定撇开英国这个搅屎棍,在1951年,法、德、意、荷、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建了欧洲煤炭共同体,到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欧共体内部在各个领域加强了合作,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50年代,法、德、意三国的gdp增长达到了5%,到了60年代,依旧保持在4.2%。
英国一看这效果,积极寻求加欧共体,此时欧共体的老大,法国的总统是戴高乐,想加
,门都没有,等我死了再说。
直到戴高乐去世之后,1973年,英国终于加了欧洲共同体,但是英国就是英国,仅仅两年之后,也就是1975年,举行了第一次脱欧公投。也是因为英国运气不好,刚加
欧洲共同体,就遇上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由此错过了欧共体的红利期,只能一脸懵
。
所以,脱欧在英国是有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