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9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2)
之所以要直接告诉朱高煦,他后半生都可能困在
本,是考虑到
心,如果你现在骗了他,他就会将他的仇恨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施加到他的后代身上。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朱高煦在
本的地位,是要世袭的。
这样的话,纵然阉割了一个
本,搞不好又出现下一个
本。
所以要让朱高煦心服
服的去
本。
果然,朱高煦闻言自己后半生都要困在
本,脸色明显难看了,想说什么,又收了回去,默默的看向朱棣。
朱棣想了想,“咱们打下
本,以后怎么样,朕无法预知到,但这么多年来,关于大明周围的邦国局势分析,镇西公从没错过,他既然说了,那么要阉割
本可能真的需要上百年,老二,你若是愿意去,朕可以许你在
本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
就算老二摆脱应天的控制,独掌
本,也无妨。
终究是老朱家的
。
为了给朱瞻基滕路,朱棣也是煞费苦心,看这意思,甚至愿意给朱高煦一位藩王无法拥有的权力地位和荣耀。
黄昏终于吃了个八分饱。
放下筷子,对朱高煦道:“殿下,有些时候,我们都没得选择,比如当下的局势,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你不愿意去
本的原因,可你不去
本,就能得偿所愿,有一丝的可能
么?”
朱高煦不说话。
这事哪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黄昏却看着朱棣,丝毫没有顾忌,直接把最忌讳的事
摆上了桌子,“微臣斗胆问一句陛下,时至今
,陛下可曾想过废太子改立储君?”
这话一出,朱棣愣住。
朱瞻基心里狂跳,朱高煦则是既期翼又恐惧。
乾清殿一片安静。
许久,朱棣才微微摇
。
废太子?
那朱瞻基怎么办,换了老二当太子,以老二的
,一旦自己百年之后,太子肯定是活不成的了,朱瞻基也必死无疑。
朱棣不愿意看见兄弟相残的局面。
而太子仁厚。
登基之后不会对朱高煦下死手。
朱瞻基虽然和自己像,但只要自己多叮嘱他,临终留个圣旨,那么朱瞻基也不会对朱高煦下死手,这是最完美的局面。
老三已经英年早逝,朱棣不希望子孙中有
重蹈朱高燧的后辙。
还有个原因。
老大的太子已经做了这么多年,又数次兼国,朝堂的文臣也渐渐发展了起来,老大的太子党势力……尽管不准营党结私,但支持老大的
确实很多,看作太子党的话,这
势力之大,朱棣也有些
疼,现在改立储君的话,不是不可以,但是势必动摇整个朝堂。
不是智者所为。
所以事到如今,其实只要朱棣不怀着两败俱伤的想法,已经不可能在法定程序来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了。
随着朱棣的摇
,朱瞻基提起的心落了下去。
朱高煦面如死灰。
黄昏其实早在预料之中,虽然朱棣确实喜欢朱高煦,但也不看看现在的国家形势,如此庞大的疆域,
给你朱高煦,你治理得过来?
你不看看太子这么能
的
,都已经累成什么样子了。
这还是这些年朱棣御驾亲征的少,太子兼国的时间更少,要是换成历史上朱棣经常御驾亲征经常在顺天,太子基本上兼国十多年的话,咱们的仁宗大概比徐皇后还要走得早。
缓缓的道:“殿下,该死心了,这么多年,你还不明白么,从当年盐官镇事件后陛下立大皇子殿下为太子,您就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当着皇帝和藩王以及太孙,把争夺皇位的事
说得这么直白的,这大概是古往今来第一次了。
朱高煦沉默了一阵,喟叹了
气。
绪万般复杂。
黄昏继续道:“其实让汉王殿下去
本,是急于综合考虑,毕竟
本远离大明,隔着一片海洋,如果派一般臣子去,怕出现养虎为患的局面,所以
本的掌控者,必须是大明朱家的藩王,而微臣一早就和汉王殿下说过,综合所有,您是去
本最好的
选。”
朱高煦确实合适。
够狠。
只要他当了
本之王,那么就有可能按照计划阉割
本。
朱高煦苦笑了一声,“我似乎没得选择了。”
黄昏点了点
,“与其在国内当一个没权没地位的藩王,还要
夜被当朝天子猜忌,微臣认为
本确实是殿下千载难逢的机会。”
朱高煦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重重的拍桌子上,“好,我去!”
黄昏毫无喜色。
这本来就是唯一的答案。
朱棣和朱瞻基倒是真的长出了一
气,这样的话,接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