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黑衣宰相落幕!(1/2)

给姚广孝的尸首上了香,朱棣移步到堂外,蹙眉,“没做法事?”

一旁的于谦急忙道:“少师说一切从简。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朱棣嗯了一声,“按照高僧礼仪办罢。”

又对身边的康宁道:“着去通告各部门,少师驾鹤西游,罢朝两。”

没有说薨。

而是说驾鹤西游,这个用词很讲究,说明在朱棣眼中,姚广孝不是臣子,是高僧是朋友,甚至罢朝两,这待遇很高了。

康宁急忙着去宣圣旨。

趁着溥洽尚未被带来,朱棣看着披麻戴孝的姚继,想了想,毕竟是朋友义子,自己怎么着也该照顾下,问道:“少师在临终前,可有待?”

姚继这个怎么说呢?

绝对是姚广孝一生眼睛最瞎的时候看上的一个——当年就因为姚继的字写得好,其实这的品行并不如他写的字。

为了荣华富贵,当年果断抛弃了母亲和妹妹。

此刻听到朱棣这么一问,知道陛下是在询问姚广孝的遗愿,顾不得一旁于谦的挤眉弄眼,暗想着义父和陛下的感如此之好,陛下怎么着也会帮助义父实现遗愿。

于是低道:“义父因为靖难之事被家所不接纳,所幸这些年来已经修复了关系,终究是血脉相连,所以义父临终前,曾说恳请陛下厚恤家。”

厚恤家

没有的事,这种话姚广孝根本不会说。

而且姚广孝也知道他的家是什么品行,兄弟和侄儿都没读过书,根本不可能朝为官,关键姚广孝若想为家谋时代富贵,何须等临终。

随便他什么时候提出,朱棣都会同意的。

所以姚继中的厚恤家,不过是想让朱棣给他升官而已。

所以姚继这话一出来,一旁的于谦就在暗暗顿足,小家子气了,你这话不说还好,陛下再怎么着也不会亏待了你。

毕竟姚广孝没有后,你这个义子就算是他的后了。

可你这么说……

陛下会信才有鬼,反而显出了你的品行。

果然。

朱棣一听姚继这么说,脸有韫色,他岂能不了解姚广孝,姚广孝早已经抛却了俗世的亲,曾经亲对朱棣说:“为僧者,与家绝。”

姚广孝根本不会为了一个养子来求自己。

所以朱棣断定姚继在说谎。

不过此刻在姚广孝的灵堂前,朱棣也不好发怒,你把姚继撵走了,谁来给老朋友守灵,但姚继话都这么说了,朱棣也不能装聋作哑,毕竟要给老朋友这“遗愿”一点面子,想了想,“尚宝司少卿空缺着,待你守孝后,去尚宝司罢。”

姚继谢恩。

于谦暗暗摇,愚蠢,区区一个尚宝司少卿就把你打发了,你若是不这么小气,又读过书,被少师教育多年,何至于去尚宝司,说不得便有可能进六部甚至内阁。

可惜了。

同时又万幸,幸亏你小家子气,若是被你这品行的朝堂中枢,非百姓之福。

适时,薛禄满大汗的带着溥洽赶来。

被关在诏狱十多年,溥洽已没有和尚的影子,上已是长发,且全白,显然这些年在诏狱的子不好过——诏狱里能好过才有鬼。

也就杨荣这种硬气的读书受得了。

溥洽因为牵扯到建文帝,所以在诏狱里没受到什么刑罚——怕他死了,不过也瘦得不成样子,毕竟伙食和环境实在太差。

在诏狱里能过得惬意的,数来数去,自诏狱成立以来,只有两个,一个是黄观,进了诏狱当了一回大爷,还有一个则是黄昏,进了两次诏狱,都是去当大爷的。

朱棣挥挥手,示意康宁留下,其余都退下。

退下之后,朱棣看向溥洽,“少师在临终之前,说可怜溥洽,少师既然提到你了,朕也知道他的意思,所以朕现在就问你一句,你到底知不知道允炆在何处?”

溥洽摇,“罪臣真不知晓。”

朱棣沉默了一阵。

他明白姚广孝的意思,如今天下归心,建文帝已经没有卷土重来的土壤,不管建文帝在哪里,生死与否,都不是重要的事了。

那么这个溥洽也没有继续关着的必要了。

可怜溥洽?

姚广孝终究是还是对高僧有着慈悲之心。

他是在通过张定边的,请求自己放了溥洽,这才是他真正的临终遗愿。

罢了。

朱棣道:“既然你不知道,少师又为你说,今起,朕还你自由,是在京畿择一庙宇,还是去京畿之外,你自行选择罢。”

幸福来的太突然。

十五年了,终于得见天了么,溥洽在原地怔怔发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